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教育 > 

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是什么意思

教育1.44W

“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是古人总结的俗语,在过去生产力低下、科技落后的时代里,寒冷的腊月对于小孩子和老人来说都是非常难熬的。小孩子在这个时候出手的话很容易就会因为寒冷而夭折,老人去世的话,家里就要用攒的钱来给老人办葬礼,过年时也会很不开心。

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是什么意思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很多俗语现在听起来也没什么道理了。



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是什么意思?

农村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没人愿意生在腊月和死在腊月里。

“人怕腊月生”是因为腊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过去农村冬天房屋里可没有像现在这样暖和,原来房屋里没有锅炉,没有暖气,只是烧一些柴草或热炕。因此腊月生孩子,产妇挨冻受罪,孩子也受罪。

众多周知,腊月是冬天,天气很冷。如果在寒冬腊月生孩子,生完孩子之后还要坐月子!月子做不好,对女性的身体伤害特别大。腊月里,刚出生的婴儿因为发育不成熟、不完全,所以古代在寒冬腊月里新生儿很容易夭折。

同时,冬天又属于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节,因此腊月出生的孩子命不好,男孩没有阳刚之气,并且容易夭折;而老人最容易在冬天去世。

“又怕腊月死”,实际情况是冬天太冷,老人容易患感冒、剧烈的天气变化使老人的心脑血管承受不住,冬天的一些基础病容易复发。这就是怕什么来什么,老人最怕过冬天。

如果人在冬天去世,过去农村都实行土葬,腊月天寒地冻,人们想刨坟都是个问题,土地被冻得和铁块一样坚硬,根本无法掘开,这样从时间上就会拉长。

这句话反应了在物质条件匮乏的时代人们对于生活、生命的无奈。在当下,中国社会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是“腊月生”还是“腊月死”都和其他时候并无区别。这让我们不得不感恩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从而更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常说寒冬腊月,腊月基本上算是一年里最寒冷的时候了,在过去生产力、科技落后的时代里,寒冷时期往往对于小孩子和老人是非常难熬的,因为对于普通百姓家而言有时候保暖都是种问题,如果小孩子在这个时候出手的话很容易就会因为寒冷而夭折,所以基本上那时候是最怕在这个时候出生的,而腊月又接近年关,这个时候基本上有钱都是要置办年货的,如果老人去世的话,那么就只能用钱来给老人办葬礼,所以年基本都过得不开心了。

“人怕腊月生”其实从这句话看也能够体现出一种心酸,因为在古时候寻常百姓家有时候连最基本的保暖都难以做到,所以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对于孕妇和小孩子而言其实也是非常大的考验,一方面是物资的缺乏,一到冬天如果没有提前先备好过冬的粮食,那么很容易就会因此而挨饿,还有就是以前的时代对于小孩子的护养其实也没有像现在这个发达,那时候孩子能不能存活基本上靠的都是天意,如果小孩子在这个时候出生的话很容易就会因为着凉等各种问题从而夭折,或者是留下病根,因此才会说最怕在腊月的时候出生。

“又怕腊月死”主要也是老人一般也是会担心自己在这个季节里过世,从而给予家里人拖累,因为腊月又接近年关,这时候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要去购买年货,从而为过年做准备,一年到头的积蓄基本上也都是花在这上面,但是如果老人在这个时候去世的话,那么就要为其葬礼花费,因为中国人都是讲究孝道的,所以也就只能把花在年货上的钱给过世的人操办葬礼了,所以也就大大的增加了负担,所以一般都是希望老人能够熬过腊月,因为往往等过年后季节开始好转后,那么才能更好的去健康生活,所以腊月也是一个关卡。

从这句话里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心酸,不过这也往往成了过去式了,在现在这个社会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了,所以对于这样的现象也是越来越少了。

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是何意?

先说“人怕腊月生”。腊月出生的孩子,在古代生存率都不高。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点,古代没有现代的农业技术,大多数穷人在冬天,都要依靠咸菜甚至腌菜度日。这就意味着,新生儿如果出生在腊月,单就营养这一关就无法保证。而有生物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婴儿如果营养不良,就会体弱多病、难以存活。

此外,还有第二点:古代不比现代有暖气、地热等取暖工具。虽然古人作诗说“红泥小火炉”,但那是地主阶级的专利,穷人砍柴也好,烧炭也罢,很少舍得自己去消费,往往要卖掉用来给自己添置其他生活必需品。而冬天的阴冷,无疑又让腊月出生的婴儿存活率再度降低一些。因此,有感于这一点,古人得出“人怕腊月生”这个说法。

再说“又怕腊月死”。腊月里,家家户户筹备过年,本是喜庆的日子,这个节骨眼上办丧事儿,无疑是给家里添堵的现象——不过生老病死自己做不得主,这点不能苛责。而腊月里如果有人故去,少不得要操办葬礼,而寒冬腊月操办葬礼,少不得会让邻居感到纠结:虽然碍于人情需要帮助邻居,但是大冷天躲在家里避寒更好。并且,在古代,葬礼的费用是很高的。而穷人过去把过年又叫“年关”,原因在于资金吃紧——因为一方面筹备过年的用品需要花费不少。

而另一方面,过去穷人时常有青黄不接的时候,这时候地主和高利贷者会趁机逼迫穷人立下高利贷,到年关,地主和高利贷也会前来追债,这两方面的开销,已经让穷人感到难以应付,如果这时候再来一笔丧事儿,可想而知穷人的日子多半也没法过了——要知道,《骆驼祥子》里面,祥子多次想创业,想拥有自己的财富,但每一次都因为意外情况而导致功败垂成,其中有一次,就因为祥子的积蓄拿去办丧事,而导致计划落空。由此,古人有了“又怕腊月死”的经验。

俗话说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难道腊月出生不好?

人的生老病生死是一种自然规律,人要生了,谁也拦不住,人要死了,谁也拖不回来。

“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在诸多俗语中是最具迷信色彩的话,意思是说,腊月出生的小孩子将来的命不好,腊死亡去的老人,哪怕风水葬得再好,也无福庇荫后人。

(腊月进的北方农村)

人怕腊月生

冬月(十一月)、腊月(十二月)、正月都是一年最寒冷的季节,要说冷,孩子不好带,月婆子坐月子难受,都是一样的,难道只有腊就不行?当然也有的地方说,正月生的孩命也不好的。俗语又说“有福之人六月生”。其实要从出生孩子和女人坐月子的角度来说,孩子和母亲在六月比腊月更难受,主要是天气太热。过去可没有空调,大部分孩生下来,立即就长一身的痱子,痒得直叫唤,因太热了,孩子呼吸都很困难,容易染上病。而女人六月坐月子,最容易感染,也是最容易落下妇科病根子的。

其实腊月生孩比六月生孩子,从现在医学科学的,相对来说要好一些。就拿古代来说,人们第一需要是吃,六月的北方,夏收刚结束,吃饭不成问题,而南方的水稻种植区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一些早熟的水稻品种才抽穗扬花,是真正挨饿的时候。而腊月正是小寒之时,岁在年尾,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仓有冬藏之粮,吃的是五谷糙粮,家禽家畜正是膘肥之时,有酒肉热食可食。

(腊月时的南方农村)

那为什么偏偏只说腊月生的人命不好呢?原来,在古人的观念里,并没有女人坐月子和带孩子舒服不舒服,有没有吃的问题,而是一个民俗禁忌的问题。

古代人既希望女人多生孩子,又认为妇人生孩为“不洁”。相传我国历史上自周代开始就有“岁终之祭”,称为“腊”。“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之名。东汉应劭著的《风俗通义》云:“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腊月的别名为“祭祀之月”。

古人认为,女人在腊月生孩子是对神明的亵渎,是祭祀之月中的“不洁”,是对祖宗的“冒犯”。因此认为腊月出生的小孩是生不当时,认为将来命不好。这就是“人怕腊月生”的真正理由,从源头上来说,一开始就充满迷信色彩和对女人的轻蔑。现在的人们就更不能相信人的出生月份和日子可主宰人的命运之说。

(腊月生育)

又怕腊月死

俗话说“无福之人腊月死”,我国古代诸多达官贵人死在腊月,他们一辈子享尽了富贵荣华,说他们是无福之人,实在过于牵强。

然而,古代人的观念与现代人是不同的,他们不仅要自已享尽量人间富贵,还要子孙后代也要因自已而能继续荣华富贵。给子孙后代留下社会地位和财富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死后寄托于风水,通过葬得好风水来庇荫子孙后代。

古人认为,人死后下葬到土里,尸体在土里保存得越久,说明所葬地方风水越好,越能保佑子孙后代。也就是因为如此,古人特别重视尸体的防腐。为求尸体千年不腐,想尽一切办法,其尤其是帝王之家和富裕人家。我们也因此在考古时,经常发现上千年保存完好的遗体。如长沙马王堆墓,利苍夫人辛追尸体出土时,“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考古勘察结论),据考古专家的考证,距今已将近2200年多年历史。

(长沙马王堆墓)

也就是因为自古流传下来这种观念,民间在老人死后,千方百计地让下葬土里的尸体保存得久一些。民间认为,尸体在土里保存越久,死人的福气越好,子孙后代也跟着他们享福。实际上这种所谓的“福”,还是活人之福,一种美好愿望而已。古代普通百姓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也花费不起这么多钱,人们只寄希望于大自然的气候变化,让尸体保存得长久一些。

民间认为,腊月是最寒冷的季节,这个时候的寒冷是指地面的寒冷,而是地下的地气最热的时候,也是下葬尸体也易腐烂的一个月。而六月又恰恰相反,民间认为,虽然地面是最热的时候,但是地下的地气最凉时候,这个月下葬的尸体是保存得最久的一个月。

这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无福之人腊月死”的真正原因,也是民间所谓“又怕腊月死”的意思。

(腊月之景)

总之,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既有古代民俗文化中的迷信心理作怪,也有古人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局限性,当然也就没有科学道理。

标签:腊月 人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