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教育 >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什么意思

教育2.86W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什么意思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意思是: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决定了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

运:运筹。帷幄:军用帐幕。千里之外:指战场。

这句话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上(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

意思是:刘邦说:张良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我不如张良。

这说明张良军事能力高强,善用脑,后来人们就用运筹帷幄”表示善于策划战争、调兵遣将。

这句话形容雄才大略,指挥若定。比喻很有才智的人无需上阵,只需做好前期的完善战略部署,就能够让事情获得成功。

西汉时期,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酒宴,招待文武百官。他问百官他与项羽的区别,百官纷纷夸赞他大仁大义。刘邦说运筹帷幄不如张良,安抚百姓不如萧何,率军打仗不如韩信,但他能合理地使用他们三位俊杰,所以能得天下。

成语故事:

张良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他本是韩国人,韩国被秦国灭掉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他变卖家产,到外面去结交英雄好汉。后来,他果然认识了一位勇士,就随他去刺杀秦始皇。张良为此专门铸造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遗憾的是,这次刺杀行动失败了,张良受到通缉,便逃到下邳。他在下邳隐姓埋名,一面钻研兵法,一面等候时机。刘邦起兵后,张良就参加了他的部队。张良身体不好,从未带兵作过战。但他足智多谋,为刘邦出了许多好主意。

刘邦打败项羽,取得天下后,有一天在洛阳南宫宴请群臣。席间他问大家: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么?请大家畅所欲言。”有两位将领马上回答说:项羽待人轻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爱护别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大家,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怀疑,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哈哈大笑,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运筹帷幄之中,使前方在决战中取胜,我不如张良;安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我不如萧何;统领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他们三人都是人中的俊杰,却为我所用,这是我所以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谋士范增,但又不被任用,这是他最终失败的原因。”群臣听后心悦诚服。

成语寓意:

运筹帷幄”的意思是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表示善于策划用兵,指挥战争。曾有这么一个说法,一个睿智有谋略的指挥官胜得过一百个战士”,要是有一个聪明睿智的战争指挥官,在每次战争之前都策划好正确的战争策略,制定好作战的方向和路线,那么这场战争就会有很大的胜算。要是没有运筹帷幄的优势,再怎么勇敢的千军万马都只能茫然的冲锋陷阵,没有战略,没有规律,有可能只是一盘散沙。所以,如果把战争比作人的身体机体,那么一个运筹帷幄的指挥官就如大脑的神经中枢,控制和指挥着人的行动,故需要清醒而敏锐的大脑来指挥行动。可见,能够运筹帷幄,在战争中尤为重要。

作品介绍:

《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这篇文章两千年来脍炙人口,现代被各种版本的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收录,一直作为中学生语文必读篇目。后世还由这篇文章衍生出多个成语,以及大量的文学艺术或戏剧影视作品。

创作背景:

司马迁在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接替其父担任太史令,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创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后因向汉武帝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辩护而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在形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大约在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其中第七篇即为《项羽本纪》。

作者介绍: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司马谈之子。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