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历史 > 

《满江红·敲碎离愁》的作者是哪个

历史3.47W

《满江红·敲碎离愁》的作者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大致可系于宋宁赵扩庆元三年(1197)春,是时作者隐居瓢泉。

有的著者说,看语气此词为思念歌姬之作。

《满江红·敲碎离愁》的作者是哪个

其实思念某一歌姬之作可能是它的写作契机,而词的主人公则是一个思妇。她所思念的不是别人,正是她心爱的而又远行的丈夫。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

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仿佛要把我满怀的离愁敲碎似的,纱窗外,阵阵清风把翠竹摇得簌簌作响。自从他走了之后,悠扬的玉箫声也从此听不到了。

我倚在高楼上苦苦思念着,有多么孤独冷清!眼前已是暮春三月,到处飞絮落花,令人怎么能够开怀。举头望去.远处的群山一片碧绿——眼看夏天就要来了。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有拿起他寄来的信,从头再读一遍。倾诉相思的字句,徒然充满了信纸。

可是相思之情,何时才能得到满足?哎,是什么东西滴落衣襟上?那是满把的泪水啊!但愿漫山遍野的芳草,不至于让他迷失道路。讨厌的是簇簇垂杨,却老是遮断我眺望的视线。最凄苦的时刻,就是月亮在苍茫的暮色中升起来时,我还倚着栏杆守候着、守候着,却不知守候什么。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

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意境宏大,气势雄壮,风格慷慨豪迈。把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熔铸在宏大的意境中,构成了他爱国词最突出的基调。如〈破阵子〉中,先听其声“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等等,再看其势“五十弦”言其多;“天下事”言其大,真正是磅礴气势,气吞山河,威势凛然,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推向了高峰。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夸张和比兴寄托手法,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以特殊的精神和性格,寄托自己雄伟壮美的理想。

如“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骑来无数”这种浪漫主义笔调,不仅给他的词增添了雄奇瑰丽的色彩,而且使词人在现实的愤懑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与解放,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善于运用具有特色的语言和各种不同的手法,打破词固有的传统形式和格律束缚,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革新精神,使词的艺术形式更加解放,更加丰富多彩。这种创新精神,突出表现在语言个谋篇布局上。

如“些底子,误人哪,不成真个不思家”。善于博采众家之长,表现出风格的多样化,使婉约词与豪放词有机结合成为一体,浑然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