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历史 >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和计算公式是什么

历史2.06W

编制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计算公式: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支付的应收票据贴现利息-库存商品改变用途应支付的销项额±特殊调整事项。编制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计算公式: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支付的应收票据贴现利息-库存商品改变用途应支付的销项额±特殊调整事项。

现金流量表示用于记录一个企业的现金流量,也就是说该企业的现金收入以及减少都会记录在上面,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知道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如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和计算公式是什么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现金流量表主表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采用间接法编制。(1)分析填列法(2)工作底稿法(3)T型账户法(4)公式法(5)简易编制法(6)EXCEL编制法(7)货币资金类账簿分析填列法间接法的起点是“净利润”,终点只有一个,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它反映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的质量。收到税费返还时,公式=“营业外收入”+”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应收款“分析填列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罚款收入、政府补助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技术转让收入、租金收入等)+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收到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收到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银行存款利息收入)+递延收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不包括收到的“税收返还”)。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职工薪酬(借方分析填列,不包括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借方分析,不包括在建工程 )+管理费用(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应付款(养老、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劳动保险、待业保险等社保费用)+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红色部分是个人承担的部分,但实际是企业支付给职工的薪酬一部分。=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6%)+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6%)+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

标签:现金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