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学前教育 >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写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晚年所写,当时王安石变法失败,两次罢相之后就一直隐居家乡金陵,在这期间,诗人和邻居杨德逢交往非常密切,诗人多次去杨德逢家中游玩,杨德逢是一名隐士,别称湖阴先生,这两首题壁诗就是写给杨德逢的。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写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王安石晚年隐居之后,寄情于山水,经常访僧问禅,他在这一时期心情趋平淡,诗歌作品以写景诗和咏物诗为主,意境清远自然。而诗中的另一位人物湖阴先生本名杨骥,字德逢,他是一位躬耕田园的隐士,王安石隐居之后就和他成为邻居和好友,关于他的诗作至今尚保存十多首。王安石对他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他是像陶渊明一样不慕名利、志向高洁的隐士。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第二次被罢相之后,他居住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这个时期王安石因为政治不得志而寄情于山水,写出了不少好的作品,《书湖阴先生壁》就是其中之一。

湖阴先生是王安石的邻居,其实这首诗就是王安石写在了邻居家的墙上。

一、写作背景

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被二次罢相,直到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因病去世,这十年一直居住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

湖阴先生名字叫杨骥,字德逢,是一位隐士,是王安石晚年时的邻居和好友。

这个时期的王安石在政治上的抱负不得施展,他本人好像也不再怀有憧憬了,反而是将全部精力用在的游山玩水、访僧问道上,之外就是读书写作。这个时期王安石的作品在艺术上的成就还是很高的,字句别致,意境清远,为世人所推崇。

不知道王安石内心深处是不是真的热爱这样的生活,但是当时的环境条件他只能这样做,所谓的政治抱负只能放下,给自己找一些做的才不会让日子过得无聊不是。

二、《书湖阴先生壁》

这其实一共有两首诗,广为流传的是第一首,全诗如下: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全诗解释:

茅屋的房檐经常打扫,所以一直干干净净,不会长苔藓;而那些花木都是成行成垅的那也都是亲手栽培起来的。

田地被一股水流给围绕起来,两面的青山排列着,把碧绿的颜色送到面前。

这首诗完全写得都是田园风光,是王安石闲居的真实环境。每天除了看书写字之外,还可以自己种种菜,打扫一下房屋,日子过得还是挺有滋有味的。

当然了,这首诗可能写得并不是王安石自己的生活状态,毕竟他还要游山玩水、谈僧论道,说是他的邻居湖阴先生的生活倒是更可能,毕竟湖阴先生是个隐士,就是在这个地方躬耕。

如果把王安石被两次罢相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可能这首诗其中的意境我们能理解的更加深刻。一个政治抱负彻底被熄灭的读书人,剩下的日子除了田园生活、游山玩水,好像也没什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了。王安石的心态慢慢在山水和田园生活的陶冶中平和下来,日子过得也就没那么郁闷了。

书湖阴先生壁写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的创作背景: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半山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1079—1082)之间,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

原文: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赏析

这两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著名。这一首诗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第一首前两句写杨家庭院之景,上句写庭院的洁净,下句写庭院的秀美。后两句写杨家周围的自然环境。本诗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也赞扬了湖阴先生爱勤劳、爱洁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本诗的特点是熔写景写人于一炉。

书湖阴先生壁写作背景是什么?

创作背景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半山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公元1079年—公元1082年)之间,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本首诗是其中一首。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宋代〕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赏析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书湖阴先生壁的诗意和创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的诗意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湖阴先生高尚品质的赞美之情,同时隐约地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书湖阴先生壁的创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九年二次罢相后,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与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在王安石诗集中,作者所写有关杨德逢的诗,至今尚保存在十首以上。此题壁诗来看,显然王安石是写他在杨家里午睡的情景。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原文

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其二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书湖阴先生壁》翻译

其一

长把茅草屋檐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垅是你亲手培栽。

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

其二

郊野桑枝招展,柳丝繁花装点春的容颜,风把香味收起悄悄的吹过墙垣。

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疑疑惑惑,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

书湖阴先生壁写作背景20字?

写作背景:

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二次罢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书湖阴先生壁》就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诗。

原文: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

长把茅草屋檐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垅是你亲手培栽。

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

扩展资料

此诗对于“一水”“两山”的拟人化,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境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为基础,又与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吻合,所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

“护田”和“排闼”的典故都出自《汉书》,是严格的“史对史”、“汉人语”对“汉人语”,可见诗律极为工细精严。但读来自然天成,全似未尝着力——准确地说,由于诗人将典故融化在诗句中,似只觅得他采用了拟人手法,而不感到是在“用事”。“用事”而不便人觉,这正是其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