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学前教育 >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创办了近代军事、民用工业。2、兴办近代学校和派遣留学生。3、创建近代海军和训练新式海军。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内容涉及到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的产生原因:经过两次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仿制造枪)、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仿制造炮)、左宗棠福州船政局(仿制造军舰)。

2、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跑运输,总部在上海)、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制土布)和汉阳铁厂(仿制西方造铁)。

3、筹划海防:建立北洋舰队(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南洋舰队(负责江浙一带的海防事务,舰队基地在上海和南京)、福建舰队。

4、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由恭亲王奕欣于1861年1月奏请开办,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

5、派遣留学生出国:1872年陈兰彬、容闳率领第一批学生梁郭彦、詹天佑等30人启程赴美。此后,清政府每年派遣30人,至1875年,120名留学生派完。其中50多人进入了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著名学府深造。

扩展资料

洋务运动有其积极作用,它表现在:

1、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2、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3、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简述洋务运动的内容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清政府洋务派官员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和“自强”、“求富”的目的,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理论基础在全国展开的变革运动。该运动自1861年底(清咸丰十年)开始,至1895年大致告终,持续约35年。

按目标的不同,洋务运动可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在两次英法联军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与“守旧派”两种阵营,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地方上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主张摹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使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政府统治。

扩展资料: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实施西式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

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影响了出生于19世纪末的中国人。

甲午海战失利后清廷签订《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割让台湾、澎湖、辽东半岛等领土领海于日本,加重清廷的统治危机;日本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军事战胜中国,深刻激发了日本国民的民族意识,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主要内容:

1、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除此以外,还有福州船政局、天津机械制造厂等一系列军用工业生产厂。

2、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邮政、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如在上海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是“轮船招商局”。同时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翻译人才、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就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

影响:

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

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军事工业相继问世。1885年设立的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

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开始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指导思想:

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其分类思想就是“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 八个字。前四个字“师夷制夷” 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

后四个字“ 中体西用” ,表明洋务运动与本国封建主义传统文化的关系,表明中学与西学各自在洋务运动中的地位,即以中学为主体,西学为辅用。“师夷制夷” 、“ 中体西用”,也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处理中西民族国家关系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

在洋务运动时期,从冯桂芬的“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到薛福成的“今诚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都是作为一种理论服务于“求强”、“求富”这一洋务运动主导思想的。

标签: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