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教育 > 

貌恭而不心服的貌是什么意思

教育1.43W
貌恭而不心服的貌是什么意思

貌恭而不心服”的貌”意思是:表面上。

貌恭而不心服: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该句出自《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原文选段: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译文:

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词句注释:

骨肉为行路:亲骨肉之间也会变得像陌生人一样。

董:督责。

振:通震”,震慑。

苟免而不怀仁:(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

怨不在大:(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

可畏惟人:可怕的只是百姓。人,本应写作民”,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讳而写作人”。

载舟覆舟:这里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作品赏析

全篇以思”字作为贯穿行文线索,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文中多用比喻,把道理说得生动形象;并采用排比、对仗,句式工整,气理充畅。作者的这些主张,为唐太宗所采纳,有助于成就唐王朝的贞观之治”。

标签: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