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教育 >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什么意思?

教育1.59W

意思是: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成语发音:zǔ shù yáo shùn xiàn zhāng wén wǔ

成语解释: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成语出处:《礼记 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成语繁体:祖述堯舜,寰章文武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句:故虽周公制作,夫子著名,莫不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唐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



"祖述桀舜,宪章文武"是什么意思?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仲尼继承尧舜的传统,效仿周文王、武王的典章,上遵从天时运行的规律,下符合水土地理环境。就像天地没有什么东西不能承载,没有什么东西不能覆盖,就像四季错综运行,日月交替照耀,万物一起生长而不相妨害,遵循各自的规律而不向违悖。小德如江河流浸,大德敦厚而化育万物,这就是天地之所以盛大的原因吧。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意思?

《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子以尧舜之道为祖而述之,以文武之制为宪而章之。

祖述 : 遵循、效法:祖述尧舜|古人门户各自标新,亦各有所祖述。

文武 : 1.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 2.特指武事﹑军事。 3.文才和武略。 4.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 5.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 6.周文王与周武王。

为什么《中庸》里面称孔子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zǔ shù yáo shùn xiàn zhāng wén wǔ[释义]  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语出]  《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成语故事]

尧是传说中中国的第一位帝王。他体格魁梧,聪颖仁爱,光明磊落,虽生长在帝王富贵之乡,却谦逊节俭,宽容礼让。他在位期间,是古代传说中最理想的太平盛世——“九族和睦,四夷咸服,天下太平。”

尧帝年老的时候,想找一个继承人,于是召集各地部落首领来商议。在尧帝之前,帝位一直是父子兄弟相传的,他本人便是继承了异母兄长挚的帝位。这天,尧帝召集群臣议事后,叹道:“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眼看老了,但却后继无人,真的不知该如何是好啊!“

尧的弟弟放齐连忙说:“您这样说就不对了,现在不是有贤侄丹朱,开明礼让,怎能说后继乏人呢?”尧帝苦笑道:“‘知子莫若父’,丹朱是什么人,我还不清楚吗?顽劣、凶蛮、不学无术。他要是即位,百姓可就遭殃了。”

沉寂片刻之后,尧帝笑着说:“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谁最有德才就应该由谁来治理天下。为天下推贤举能,也是大家分内之事嘛。”奸臣獾兜见有机可乘,就说:“我以为共工是合适的人选。”尧帝凛然道:“共工能言善辩,表面看起来恭敬谨慎,其实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这样的小人没资格接替我的职位。你们举贤任能,并非仅限于我们身边的人!”

“我听说民间有一位贤士,名叫虞舜。”四岳说道。尧帝不禁点头笑道:“我也有耳闻,但不知他究竟怎样贤能?”四岳说:“舜的母亲死得很早,他的父亲眼睛看不见,但性子却很顽固,继母刁蛮奸诈,异母弟弟象,常恃母自傲,对他很无礼。但即使是这样虞舜也始终敬父孝母,爱护弟弟,把快要分裂的家治理得和和睦睦。二十岁时,他就已经孝名远播了。”

尧帝听后很高兴,便请来虞舜,委以重任,又将两个女儿都嫁给了他。当然,尧帝也想借助女儿暗中考察他的品行。虞舜始终平静地面对了种种变化,行事深谋远虑,仁义礼让;讲话诚实守信,和蔼可亲。尧帝对他很满意,三年后便结束了对他的考察,正式让位给虞舜,不料虞舜却总以德薄为由谦让推辞。不过最后,虞舜还是做了帝位的继承人,完成了名垂后世的“禅让”。

周文王礼贤下士,周武王英勇伐纣,解救万民于水火的故事同样千古流传。

孔子为什么要“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都崇尚先王之道,尤其称颂尧舜及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正如战国时期的一代儒学宗师荀况所说:“儒者法先王。”(《荀子·儒效》)先王指的就是尧、舜、禹、汤、周文王及武王,尧、舜是传说中的古代帝王,禹、汤、文王和武王分别是夏、商、周三代的开国之君。

儒家称颂尧舜、宗法文武,始自孔子,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中庸》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那么,为什么孔子要“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呢?根据《论语》所载孔子称道尧舜文武的话,我们能够了解到如下几点:

其一,尧舜文武是孔子心目中的圣王明君。据《论语·泰伯》,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这是说,尧的伟大在于他能够像天养育万物那样去治理天下,而舜、禹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能为百姓忧劳却一点不为自己。

其二,舜能够选贤任能以至无为而治。所谓“舜有天下,选于众”(《颜渊》)“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泰伯》),“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这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治国之道,“无为而治”在孔子那里也就是“德治”,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其三,孔子对古圣先王的礼乐文明制度倍加赞赏。如赞尧“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泰伯》)南宋大儒朱熹注曰:“成功,事业也。焕,光明之貌。文章,礼乐法度也。”(《论语集注》)另如:“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韶》为舜乐,《武》是武王乐。

其四,孔子对周代的礼乐制度推崇备至。据孔门弟子子贡所言,孔子学修“文武之道”(《子张》)。以孔子之言证之,子贡所说当不虚,如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二代,指夏与商。这是说周代之礼经由对二代之礼的损益以至礼文大备,故孔子从周。孔子另有言:“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朱熹注曰:“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这是孔子被匡人围困时说的话,由这话我们知道,孔子是以文王之道的担当者自期的,或者说他自认是文王之道的传人。

另据《中庸》,孔子亦曾称述:“舜其大知也与!”“舜其大孝也与!”“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正是基于此,《中庸》作者得出了“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结论。总之,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一生以能继文王、武王、周公之业为职志,追求“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圣人理想境界。中国古代文明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有很高的发展水平,孔子继承他以前的中华文化传统,以先王之道作为自己的旗帜和理想,“述而不作”,凝练提升,希望能救治“礼坏乐崩”的乱局、重整社会秩序。

孔子以后,“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便成了整个儒家共同的思想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