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教育 > 

知命之年是什么意思?

教育3.12W

意思是: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知命之年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知命之年

成语发音:zhī mìng zhī nián

成语解释: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50岁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句:唐·白行简《李娃传》:“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



知命之年的意思

知命之年是指人是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年龄到了五十岁。

用知命之年造句:

1、朕已知命之年,但子嗣朕皆感不成。

2、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已是知命之年了。

3、怎么也是过了知命之年,接近花甲之人了。

4、王先生到知命之年时,已经是著作等身的学者了。

5、峙儿,人谁无死,二叔已是知命之年,此刻身死,更不为夭,何必如此伤心?

6、我已过中年,正向知命之年迈进,一路走来,我深刻理解了中年人生的寓意。

7、时常周旋在脂粉堆里,如今已经年逾知命之年,卓文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懒得与他计较。

8、一名年逾知命之年的中尉潜至宋缺身边,一把按住他的手,劝道:“你这样,会引起两国纠纷的!”。

而立之年 知命之年 古稀之年 不惑之年 花甲之年 各代表多少岁?

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

《论语·为政》记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古稀出处:

明朝时期,著名书画家唐寅(唐伯虎)读了杜诗后,感慨自己已活过了“古稀”。

他填了一首《七十词》:“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二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唐寅虽活过古稀,仍感叹唏嘘人生几何。

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分别是多少岁?

分别是: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

1、而立之年:30岁。而立之年解释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2、不惑之年:40岁。不惑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huò zhī nián,意思是指人到中年(这里中年指四十岁),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

3、知命之年:50岁。出处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解释为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4、耳顺之年:指60岁的代称。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5、花甲之年:60岁。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

6、古稀之年:70岁。出处: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为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天命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各是啥意思??简节一点!

弱冠之年指的是男子20岁,而立之年指30岁,不惑之年指40岁,天命之年指50岁,花甲之年指60岁,古稀之年指70岁。

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会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故弱冠之年指的是男子二十岁。

三十而立,而立之年的意思是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而立之年指的就是三十岁。

四十而不惑,不惑之年指人到中年(这里中年指四十岁),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不惑之年指的是四十岁。

天命之年也称知命之年,意为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天命之年指50岁。

花甲之年,古时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甲之年指的是60岁。耳顺之年也表示60岁。

古稀之年,稀是少的意思,古时候的人能活到七十岁的已是少数,古稀之年即指70岁。

扩展资料

出处

1、弱冠之年

出自《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释: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2、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天命之年)、耳顺之年

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释: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3、花甲之年

出自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六十六卷:“(赵牧)特大中、咸通中敩(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释:赵牧等效仿李长吉作了短歌,举着酒杯相互说道:“算一算已过六十,循环反复就像弄珠一样。”

4、古稀之年

出自 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释: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弱冠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而立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惑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名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甲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稀之年

标签:知命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