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历史 >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

历史8.63K

8条。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发明家、数学家。

张衡是举孝廉出身,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在做官的同时,张衡也专研天文学、数学,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

公元100年,23岁的张衡应南阳太守鲍德之请,作了他的主簿,掌管文书工作;公元108年,鲍德调任京师,张衡即辞官回到老家南阳,在此期间,张衡致力于探讨天文、阴阳、历算等学问,他在这些方面的名声引起了汉安帝的注意;公元111年,张衡被征召进京,拜为郎中;公元114年迁尚书郎,次年,迁太史令(掌管天文历算的官),以后曾调任他职,但5年后复为太史令。在太史令这一官上,张衡任职达14年之久,尽管是个清闲官,但正和张衡心意,他全心全意专研学问,他的许多重大的科学研究工作都是在这一阶段里完成的。公元133年,56岁的张衡升为侍中,不久受到宦官排挤中伤,于公元136年调到京外,任河间王刘政的相。公元139年,张衡向顺帝上表请求退休,但朝廷却征拜他为尚书,也就是这一年张衡病逝。

在天文学方面,张衡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在数学方面著《算罔论》,在文学上著有《二京赋》《归田赋》等,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张衡还是位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为中国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在公元132年,《后汉记·张衡传》中也把它叫做候风地动仪,这是因为在古人的认知中,地下存着的是气,气的变化导致地震的形成。

古籍中关于地动仪的记载多为外观,并没有涉及到它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由于年代久远,张衡制作的地动仪已经在公元200年左右失传,如今人们没办法再观测到地震仪内部的结构,也无法对其科学性进行检测。但据史料记载,公元138年时陇西地震,地动仪“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说明张衡的地动仪在发明之后是经过检测的。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8条龙。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

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一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扩展资料据学者们考证,张衡在当时已经利用了力学上的惯性原理,“都柱”实际上起到的正是惯性摆的作用。

具体说来,都柱就是倒立于仪体中央的一根铜柱,八道围绕都柱架设。都柱竖直站立,重心高,一有地动,就失去平衡,倒入八道中的一道。八道中装有杠杆,叫做牙机。

杠杆穿过仪体,连接龙头上颌。都柱倾入道中以后,推动杠杆,使龙头上颌抬起,将铜丸吐出,起到报警作用。地动仪用精铜制成,圆经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樽。

表面作金黄色,上部铸有八条金龙,分别伏在东、西、南、北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龙倒伏,龙首向下,龙嘴各衔一颗小铜球,与地上仰蹲张嘴的蟾蜍相对。地动仪空腔中央,立一根铜柱,上粗下细。

铜柱周围有八根横杆,称为“八道”,各与一龙头相连。铜柱是震摆装置,八道用来控制和传导铜柱运动的方向。在地动仪受到地震波冲击时,铜柱就倒向发生地震的方向,推动同一方向的横杆和龙头,使龙嘴张开,铜球下落到蟾蜍嘴中,并发出响声,以提示人们注意发生了地震及地震的时间和方向。一颗珠子放在平台上,如果将哪方稍微往下一按,珠于就向哪方滚动。

又如我们点亮一支蜡烛,将它放在一张不平的桌子上,它总会向低的一方倒。地动仪就是根据这些简单的原理设计的。地动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只不过太远了人就感觉不到了,但地动仪能准确地测到。但是中国科学家认定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应该是“悬垂摆原理”,即地动仪是利用了一根悬挂柱体的惯性来验震的,而非当今历史教科书所说的在仪器底部简单地竖立一根直立杆。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呢?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八条龙。分别代表了东、南、西、北、东北、西南、西北和东南这八个方位。

这个八条龙的设计不仅使得地动仪的内外部构造都有很巧妙的衔接,还可以通过感知震动预测哪个方位发生了地震,张衡的地动仪也是让后人叹服不已。

张衡张衡是东汉时期的名人,还是南阳五圣之一。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还写有数学著作《二京赋》和《归田赋》,可以说张衡是个全才。张衡出身大姓世家,受家庭的良好家风影响,张衡自幼刻苦学习,早早成名,为人又从容淡泊,喜爱研究算学天文地理,这也让地动仪的诞生有了基础,在为官期间也是关心百姓疾苦,在当时的张衡所在的东汉出现了连续20年的年年有地震的现象,这也让身为太史令的张衡深感不安,为了朝局稳定,也为了能及时得知地震影响的人们的消息,能够及时的救助,张衡不惧失败,精心试验终于发明了地动仪。

地动仪张衡为了地震消息的尽快得知和对受影响的人们及时救助,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是用精铜打造的,结构也是精妙至极可以感知很远的声波,当声波传来后,就会触动地动仪内部的悬柱,引起铜球的掉落,在掉落的方向就可以得知那个地方发生地震的消息。地动仪的外面有顺时针对应的八条龙,分别对应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的八个方位,这八条龙还和地动仪的内部有着精妙的衔接来触发能够掉落的小球,指明哪个方向的地震。

地动仪的发明也是让朝廷能够及时的得知较远的地方是否发生地震,在当时交通不便,消息延后的时代可以说是相当先进的一项重要发明。影响深远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虽然没能留存下来,但是历史文献都有明确的记载。尤其是监测了当时陇西的地震,在当时也是轰动很大的。

而且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时间比其他各个国家都早,在其他国家有类似测量地震的仪器的时间早了1800年之久。这样的古人智慧也是让后人感佩,就连现在地震也是很难被预测的。虽然张衡的地动仪只是在地震发生后才能感知,但是地动仪的发明促进了科学的进步,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也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总共有八条龙,这八条龙主要是位于地动仪的八个方位。地动仪发明于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他是东汉时期的人物,出生在南阳的一户官宦世家。

他是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发明家、制图家和地理学家。

祖父张堪是地方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张衡的地动仪已经真正失传了1700多年,而过去在教科书里面出现的地动仪,只是结合了几十年前的一些技术模仿的,并不是真正的地动仪,而且内部做工粗糙被国内外各界批评,但是那个地动仪很多人其实都认为是原版,其实原版根本不存在了,只是一个通过一些文献记载结合现实技术的仿制品,跟原版的区别应该说不知道有多大。利用了力学上的惯性原理。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

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张衡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

张衡的地动仪上有8条龙世界最早地震仪是张衡发明的。地震仪是铜铸的,形状像一个酒樽,四周有八个龙头,龙头对着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

龙嘴是活动的,各自都衔着一颗小铜球,每一个龙头下面,有一个张大了嘴的铜蛤蟆,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悬垂摆”,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

经过公元134年的甘肃西南部的地震试验,完全证实了它检测地震的准确性。它比欧洲创造的类似的地震仪早了1700多年。扩展资料顺帝阳嘉元年(132),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制造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可测地震方位的仪器,它是利用倒立惯性震摆的原理制成的。

其基本构造符合物理学原理,能探测到地震波的首先主冲方向,是现代地震仪的先驱,也是当时世界上遥遥领先的发明。在国外,过了1000多年,直到13世纪,在波斯马拉哈天文台才有类似仪器出现。到18世纪,欧洲才出现利用水银溢流来记录地震的仪器。

地动仪的灵敏度很高。最低可测地震烈度为3度左右(据12度地震烈度表)的地震。据记载,地动仪制成以后安置在洛阳。

138年,距洛阳约700公里的陇西发生了一次6级以上的地震。当时洛阳没有震感,而地仪做出了反应。此次陇西地震的实测成功,开创了人类使用科学仪器观测地震的历史。

约在4世纪初,地动仪在动乱中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