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历史 > 

孝感动天的故事

历史2.32W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孝子叫舜,母亲去世后,他的父亲很听继母的话,总是叫舜做家务活。后来,继母生下了弟弟象,从此父亲对继母更加宠爱。而继母是一心胸狭窄的人,常在父亲面前说舜的坏话,舜常被父亲责打。但舜没有因此而心生埋怨,仍然百般孝顺。

孝感动天的故事古代

孝感动天的故事

孝经故事三皇五帝的虞朝(虞音yú,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帝王舜(音shùn)本是个普通平民,父亲瞽叟(瞽:音gǔ,盲眼。

叟:音sǒu,老者。)是个瞎子,且品性固执,不懂礼仪。舜母早逝,瞽叟再娶,后母刁顽,常作恶言,并唆使舜父欲杀舜。后母生子名象,为人傲慢,亦对舜仇视。但是舜仍然对父母很孝顺,对弟弟很友爱,设法避免祸害,但却毫不怨恨,并承担全家的劳动工作,常在历山耕种。

因为舜的孝行这么难得,感动了上天,致使他耕种的时候,有象出来协助,有鸟帮他锄草。舜二十岁的时候,他的事迹已传播很远,到他三十岁的时候,当时的领袖帝尧为找寻替任的接班人而问计于四岳(四时之官),四岳一齐推荐了舜。于是帝尧决定深入对舜进行考察,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又命九个儿子和舜一起工作,观察他对内对外的为人。

舜成亲后,要求妻子孝敬公婆,尽媳妇之道,关照弟弟,尽嫂嫂的本分,不可以因妻子的高贵出身而破坏家庭的规矩。舜对尧的九个儿子要求也很严格,一点也不迁就,使他们为人更敦厚谨慎,事事心存尊敬的态度。舜在历山耕作,由于和气谦让,同他一起开荒种地的人受到感染,变得能够互让,和洽相处,田界也不计较。

舜去雷泽钓鱼,那里的人慢慢都能放下争执,互敬互让。舜在河边造陶器,仔细认真,不合格就重做,那些马虎的人见了,感到惭愧,跟着渐渐也就做得精致了。舜的品德在大家中产生很大感召力,人们都愿意亲近他。

他住的地方本来很偏僻,但一年后就变成村落,两年成了邑,三年成了都。帝尧于是很赏识舜,奖赏给他高级衣料做的衣服,一架名贵的琴,一群牛羊,又为他修建了粮仓。舜的父亲,后母和弟弟象看到,很为妒忌,一心暗害他,占为己有。瞽叟叫舜去清洁粮仓那高高的上盖,然后暗中纵火,要烧死他。

幸得娥皇,女英预先给舜准备了竹笠,一手一个张开如鸟的翅膀,乘风飘下而不死。瞽叟又与象设计让舜修井,然后推下沙泥土块活埋他,得手之后三个人瓜分舜的财产,象要琴和舜的两个妻子,而牛羊衣物粮仓归瞽叟及后母。幸舜在两个妻子安排下,预先在井旁凿开一洞,下井后即藏身而得不死。他出来的时候,象正占据舜的房子抚弄那架名贵的琴,见到舜而终于感到惭愧不已。

舜心中明知瞽叟,后母和象合计害他,但仍然和过去一样,孝敬父母,友爱弟弟,并没有一丝埋怨。帝尧对舜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又分派工作让舜去做,终于认为舜的品德确实好,而且能干,能凝聚天下有能之士,使更多能人愿意出来辅助政事,治理的地方父有义,母有慈,子女孝顺,兄长爱护弟妹,弟妹恭敬兄长,远近的部族都对舜异常尊敬,便将帝位传给这贤人,这就是历史上的所谓禅让。舜以一介平民,一跃而为虞朝的帝王,纯是孝与忠所致。吕纯阳师尊在《吕祖全书》中介绍了七十二位忠神,三十六位孝神,另五位忠孝神,合共一百一十三位,虞舜帝排于第一位,为“旋转乾坤,纯忠纯孝,揖让大德神圣,有虞大舜帝,无极至尊”,备极尊崇礼敬,要求我道中人,对各忠孝神之忠孝精神要“坚志奉行,细心体会”,“朝夕拜诵,广布人间”。

扩展资料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二十四孝中孝感动天讲的是谁的故事

孝感动天的故事 第2张

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孝感动天》讲的是传说中的五帝之一舜的故事。相传舜的父亲瞽瞍和继母都非常不喜欢他,他们和舜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多次设计诡计想害死舜,但舜并没有记恨他们,反而以德报怨,对他们仍然十分亲近。

舜每天去历山耕田是有大象跑来为他拉犁,有小鸟为他播种,人们都说这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有的景象。尧帝听说他的事迹后,派人考察果然如此,让自己的儿子去向舜学习,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都嫁给了舜,最后选定了舜做他的继承人,舜为帝后,仍然待父母兄弟如初。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孝感动天是什么意思 孝感动天简单介绍

孝感动天的故事 第3张


1.孝感动天,《二十四孝》中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虞舜孝心感动上天。
2.出处:元代·郭居敬《二十四孝》其一《孝感动天》
3.原文:虞舜,瞽瞍之子。

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4.译文:舜,有虞氏首领,又称虞舜。母亲早亡,继母生子名象。继母与弟象对舜心怀嫉恨。

舜的父亲眼瞎,又不辨善恶,偏听偏信,对舜虐待,以至加害于舜。有一次,他们要舜去修仓,待舜登上仓顶,他们却抽去梯子,放火焚烧。舜挟着两个斗笠,从仓顶飘然而落,毫发无损。


5.又有一次,他们要舜去淘井,舜刚下到井中,便有土石滚落,舜从井下的地道中不慌不忙走出,使继母及弟象十分惊恐。尽管他们对舜屡次加害,舜对父母孝敬如初,对弟象依然友好。帝尧知舜至孝,又见他德才兼备,使把治理天下的大位禅让给他。

舜“兼爱百姓,务利天下”,后世尊为“远古圣王”。

孝感动天 的故事

孝感动天的故事 第4张

7.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

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

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8.拾葚异器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

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9.埋儿奉母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安阳林州)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10.卖身葬父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

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11. 刻木事亲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qu]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

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

标签:动天 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