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历史 > 

汉阙是汉代的一种什么性建筑

历史3.16W

纪念性。汉代石阙,简称汉阙,是汉代的一种纪念性建筑。

汉阙有石质“汉书”之称,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汉阙是汉代的一种什么性建筑

阙出现于西周,在汉代普遍使用,是一种导引性的标志建筑,多设在城市、宫殿、祠庙、宅第等前方,称为门阙。作为城市、宫殿、坛庙、官署、陵墓等入口的标志,以加强整个建筑群的隆重感。因为在阙楼上可以观望,所以又称之为观。《尔雅·释宫》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

’”又因在阙上悬挂法典,所以称之为象魏。《周礼·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悬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汉代石阙,简称汉阙,是汉代的一种塔楼状装饰性建筑。

阙,东汉《释名》:“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文献记载首见《诗经》。汉代阙盛行,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堪称国宝级文物。

汉阙有石质“汉书”之称,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大汉王朝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王朝,它模糊的身影总是引发现代人无数的猜测和联想。汉并天下,与民休息,生产力得以迅猛发展,国殷民富,建筑作为汉代先民凝固的史诗也写下了空前辉煌的一章。

阙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建筑形象,阙属于“宫门”的形制,即建在宫门或陵墓等建筑群前的左右对称的建筑物,两阙间空缺的地段为通向阙后建筑物的道路。其构造是中央无门扇,“阙”与“缺”相通,两阙之间为一通道,“阙然为道”,这也是其名称的由来。东汉元初五年(118年)世界文化遗产第1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城东3公里的少林大道南侧,中岳庙正南500米泰室阙(太室阙)原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始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为“中岳汉三阙”。太室阙由凿石砌成,通高3.96米,分东西二阙,阙门间距6.75米,东阙高3.92米,西阙高3.96米。

两阙结构相同,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构成。阙的上部用巨石雕砌成四阿顶,南面刻有“中岳太室阳城”六个篆字,西阙有隶篆参半的铭文。太室阙阙身用长方形石块垒砌而成,共砌成八层,阙的上部用巨石雕砌成四阿顶,南面刻有“中岳泰室阳城”六个篆字,西阙有隶篆参半的铭文,记述造阙的经过,上书“元初五年四月阳城□长左冯诩万年吕常始造作此石阙”等字。阙身四面刻出了人物、车马出行、马技、剑舞以及动物等画像五十余幅,再现了汉代贵族的生活场面。

标签:汉阙 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