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历史 > 

南昌起义的第三枪是谁打的?

历史1.64W

黄兴。南昌起义由周恩来、贺龙、李立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南昌起义的第三枪是谁打的?

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集团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的矛盾公开化(即所谓“宁汉分裂”)。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在7月亦决定“分共”,即七一五事变。一方面解聘共产国际中国代表鲍罗廷的顾问职务,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门和军队驱逐共产党人。

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与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勾结,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继承孙中山的武昌革命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南昌起义与之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作为这段时期百余次大小起义中最为重要的三次起义极大地扩大了我党的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掀起了一波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

南昌起义时打的谁

打的是国民党。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真正诱发南昌起义的导火索还是国共合作的破裂。汪精卫和蒋介石为了能够掌握更大的权力,开始大肆的杀害共产党员。汪精卫叛变后,杀害了大量的共产党员,给党内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于此同时,蒋介石也开始对共产党员进行驱逐。

在这样紧迫的形势下,南昌起义势在必发。

黄花岗起义时,开第一枪,第二枪,第三枪的人分别是谁?

黄兴。黄兴连开三枪,揭开黄花岗起义序幕。

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4月革命党人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又称广州起义、广州三·二九之役。

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在越华路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牺牲,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扩展资料“黄花岗起义”意义第一、黄花岗起义是革命精神的大爆发。

第二、黄花岗起义彰显了革命真理的重要价值。第三、黄花岗起义使清政府在道义破产。正是由于“黄花岗起义”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才在历史上收到了崇高的评价。

南昌起义三枪为令中的口令是什么?

南昌起义三枪为令中的口令是河山统一。八一南昌起义,又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起义的目的是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共产党的目的是联合愿意革命的国民党左派,挥师南下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二次北伐。

扩展资料:起义影响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南昌起义与之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作为这段时期百余次大小起义中最为重要的三次起义极大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掀起了一波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

你知道南昌起义一共多少声枪声吗?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彻天空,宣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人民军队从弱到强、浴血奋战、屡摧强敌,如今已成为保卫和平、威震世界的赫赫劲旅。南昌起义部队的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当天召开各方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选举了宋庆龄、何香凝、邓演达及叶挺、周恩来、张国焘等25人为委员。

南昌起义的名义不是共产党,是沿用了国民党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旗号,所以南昌起义是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而不是反抗国民党。

起义虽然主要由共产党领导,但是联合了国民党左派,并沿用了国民党的名义。真正用共产党的名义发动的起义是不久后的秋收起义。

黄花岗起义谁开的第一枪,谁开的第二枪,谁开的第三枪?

中学课本中关于黄花岗起义的描写:黄兴连开三枪,揭开黄花岗起义序幕。所以黄花岗起义的第一枪、第二枪,第三枪都是黄兴开的。

1911年4月27日下午五时三十分,广州起义爆发,黄兴率领林觉民、方声洞等敢死队100余人攻打总督衙门,其余三路未见行动。

攻入总督衙门后,发现总督张鸣岐已逃跑,遂放火烧了总督衙门。起义军撤出时,遭到巡防营的堵击,许多革命党人牺牲,黄兴右手二指被击断。但他忍住剧痛,用断指的第二节扳枪机继续射击。眼见清军渐渐合围,黄兴遂下令分三路突围,自己带领一路奋勇冲杀,且战且走。

在突围中,队伍散乱,只剩下黄兴一人。他改装逃到暗设于广州河南的革命机关女同志徐宗汉处,由她护送至香港就医。广州起义失败。

后收殓殉难者,得尸体七十二具,合葬在黄花岗,世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虽然又失败了,但在全国起了极大的革命激励作用。黄兴是这次起义的总指挥,他勇敢无畏,身先士卒,在国内和旅居国外的华侨中,赢得了崇高的声望。

扩展资料:孙中山与黄兴为建立中华民国的两位最高元勋,常常以“孙黄”并称。清末的重要革命团体和革命活动,多为两人所谋划组织。1905年,孙中山所建立的兴中会与黄兴所建立的华兴会等团体,在日本东京合并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在同盟会成立会上,黄兴提议:“公推孙中山先生为本会总理,不必经选举手续”,孙中山被推为总理。1907年,光复会的章太炎、陶成章等人以潮州起义失败为由,要求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另举黄兴担任,黄兴推辞。最终光复会退出中国同盟会。1909年秋天,陶成章等起草《孙文罪状》,再次对孙中山发难,要求改选同盟会总理。

黄兴极力进行抵制。黄兴在给孙中山的信中,表达了“陶等虽悍,弟当以身力拒之”的态度。在辛亥革命以前的几次“倒孙”风波中,黄兴素以“成事不必在我”的信念,坚定地拒绝名利的诱惑,其大公无私和忍让顾全的态度,赢得了多数民国元老乃至于后世人的敬重。

南昌起义第一枪谁开的 这里有详细介绍

关于南昌起义第一枪,有四个版本: 1、第一,黄兴版:黄兴(1874.10.25--1916.10.31),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湖南长沙府善化县高唐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村)人。

中华民国开国元勋,民主革命家,军事家。

2、第二,猎人版:相传当时南昌牛行车站附近的草地上,有三个分别叫张多福、张孝忠、林三虎的猎人用土铳打野兔时,土铳声被误为是起义信号。南昌起义真正发生的时间是1927年8月1日凌晨,其时月色再好,夜间的能见度也是很差。 3、第三,哨兵版:南昌起义按中共前委最终决定的时间是在8月1日凌晨2点。而在7月31日晚上,有个不是共产党员的国民政府的军人在站岗放哨时,发现了起义苗头,立马对着天空连开三枪,警告、恫吓起义者。

其枪声正好与起义信号吻合。此时还不到午夜12点。各起义部队以为贺龙领导的二十军提前打响战斗,也立即按各自的任务发起攻击。

? 4、第四,欧百川版:欧百川(1894.8--1970.9),号学海,又名廷芳。苗族,贵州松桃县盘信镇柳浦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柳浦村)人。早先在贵州省警察传习所毕业后,分回家乡松桃县任县保安警察队长。

1921年,欧百川加入贵州东北路游击司令严约伯的部队,历任黔军第一师第二旅事务长、营长、团长等职。1926年投奔贺龙,担任团长。 1927年8月1日凌晨,战斗的枪声划破夜空,八一南昌起义正式举行。

起义军经过一夜激战,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枪支5000余支、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起义取得胜利。 当日,《南昌民国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了《中央委员宣言》。宣言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解决土地问题,实行耕者有其田”等共产党的主张写了进去,布告国民。 “这表明,南昌起义不是简单的兵变,而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有组织、有目标、有纲领的武装起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八一精神研究中心主任叶桉教授认为,南昌起义的历史贡献之一,就是打出了我党的纲领。 正因为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历史,南昌起义的发动日——8月1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南昌,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从此被誉为“英雄城”。

标签:南昌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