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生活 > 

抗造是什么意思?

生活8.12K

抗造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是:形容经久耐用,随便折腾的意思

抗造是什么意思?

“抗造”,网络用语,是指东北话结实,经得起折腾,很耐用的意思。形容经久耐用,随便折腾。可以形容指机器(车、手机、电脑)的刚性好,有很好的抵抗冲击变形、疲劳强度、长期使用的特性。可以形容动物(如牛)吃粗粮照样干好活这种的,不用娇贵对待。

即东北官话,分布在除辽东半岛以外的中国东北地区和河北省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的全境、辽宁省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使用人口约1.2亿。中国古代虽以汉语言汉字为主体,但汉语言的各地域的发音和称谓也不尽相同。按杨雄所著《方言》中划分十二大方言区,东北属于“燕代方言区”。“燕曰幽州”,燕早在周武王灭殷商之前就起源于东北,号属“东夷”,“秦统一中国后,九夷完全同化于华夏族”。

第一,生动形象性,由静态的语言,转化为动态的语言,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语言。它的生动性来自于劳动,将许多非动性的词语都取动性表达。

第二,东北方言有着巨大丰富性。

第三,幽默感,东北人的语言中饱藏着“苦中作乐”的调侃、幽默、滑稽的歇后语、俏皮嗑、疙瘩话,经过游戏化、诗化处理。所以,二人转文学里,宁用古语,不用官话,宁用土语,不用僵硬的概念话。感情最浓的是乡土乡音,一经二人转艺人嘴里说出来,就感到幽默、滑稽。

从东夷到渤海国,是东北方言的第一个历史分期。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始以“渤海”为号。762年,唐朝诏令将渤海升格为国。渤海国建立后,原靺鞨七部中除黑水靺鞨以外的其他六部,与高丽人、汉人融合,形成了渤海人。随着人口的流动和民族文化的碰撞,逐渐吸收融合形成新的方言。只不过在唐前的东北地区汉语并不具有优势特征,这一时期只能算是。

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晋,辽太宗与自立为后晋皇帝的石敬瑭约为父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如此,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其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能完全收复这一地区,燕云十六州归辽,使中原的北宋王朝受到二百余年的威胁。燕云十六州归辽,使华北与东北连成一片。这一时期的东北、华北,已经是汉族人占这一地区居民中的多数了,由于汉族和其他民族杂居相处,汉族人又占多数,幽燕话便成为互相交流的族际语言。契丹、渤海、女真等民族在学习幽燕话时,不可能不对其进行改造,这种语言的接触,促成了幽燕话的演变,以幽燕话为基础而有所变化的语言,就应该是。

1122年尽迁燕京人口到金上京,1127 年迁汴京数万熟练使用北宋官话的 “高端人口”到金上京,从而使阿城、哈尔滨、依兰等地的方言呈现出与北京官话特点接近的状态。东北方言借此方言交融之力得以发展是顺理成章的,冀鲁官话以及中原官话在东北部分地域顺利登场,。

明朝一代,东北的辽东地区一直隶属于山东行省,民政、司法都接受山东行省管理。山东的胶东半岛居民大批往来或定居辽东,使用同一方言的人口数量较多,形成集居地,才会有语言的交流和频繁使用,这才有胶辽官话进入东北并有所变化和发展,。

标签:抗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