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学前教育 > 

简述林逋诗歌特点

林逋诗歌总的风格特点:清瘦。林逋的诗风,用他自己的两句诗来概括最妙不过:“清如霜月三五夕,瘦似烟篁一两竿。”(《喜皎然师见访书赠》)“清瘦”二字可谓传神之极。清即清雅、清淡之意。“瘦”则是指林逋诗的内容单调,题材单一。

简述林逋诗歌特点

林逋诗不仅意象清淡,而且诗中之意境也是清淡的。所写之景,所描写之物,无一不显出清雅的风致来,在清雅的风格中留下了长长的余韵和淡淡的回味。单调指诗歌仅仅只是描写他身边的小景小物,根本未提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同时也是指他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没有昂扬的激情,以平淡的基调为主。

虽是如此,林逋依然在艺术表现上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在后代诗人中,他的影响依然很大。

陆游的“平生所慕孤山老”、杨万里的“冰壶底里步金沙,真到林逋处士家”、陈与义的“自读西湖处土诗,年年临水看幽姿”,就连南宋亡国皇帝赵显被掳去时也写了“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这样的诗句。由此可见,林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他的艺术创作也是不容忽视的。



林逋 《长相思》的写作特点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作者简介: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人(浙江杭州),少孤力学,恬淡好古,不趋荣利,终身不仕不娶,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

赏析

“吴山青,越山青”,重复一个“青”字,点染出钱塘江两岸山明水秀的吴越风光。但这只是起兴,词意在咏怀。接下来,作者以拟人手法写道:“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钱塘江两岸的座座青山曾迎来送往过多少悲欢离合的情人,但它们能真正理解情侣离别时的痛苦吗?不!青山无知,惟有离人有恨。作者通过这种移情寄怨的手法,又以诘问作结,更为深切地道出了抒情主人公独自承受的巨大痛苦。“痛苦”二字,点明了词的主旨,自然导入下片。

“君泪盈,妾泪盈”,这是赋的手法,把笔触落到具体人物身上。两人将别未别,难舍难分,唯有无语执手相看泪眼。他们如此悲伤,难道仅仅是因为一次暂时的分离吗?自然不是,那是因为“罗带同心结未成”,作者把笔锋深入一层,用形象化的说法道明了个中原委,原来,古代民间男女定情,常用香罗带打成心状结,送给对方作为“信物”,表示双方同心,永远相爱。但这对男女在离别时却“结未成”,暗喻他们的爱情未能遂愿,这怎能不是他们最大的痛苦呢?而更为痛苦的是:“江头潮已平”。江潮已经涨满,船儿也该启航,情郎只得荡舟而去,女主人公也心逐魂飞。结句看似景语,实亦情语,以景结情,含有不尽之意。

艺术上,本词深冶凝炼,辞词文雅。但由于采用叠字叠韵,句句押韵,因而具有一种柔和的民歌风味。

林逋的诗风及生平简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大里黄贤村人(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溢“和靖先生”。

诗歌鉴赏:林逋的《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林逋 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①。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注释】 ①葑上田:就是把木框子浮在水面,框上安着葑泥,又叫架田。葑,菰根,即茭白根。 【赏析】 中国古典诗歌,由于表现方式的需要,往往要打破正常语序,去创造一种特定的韵味。此诗先出“思渺然”,然后写景,交代其所以然,正是预先设置的悬念,从而极大地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景物描写是此诗的重点。站在寺阁的西边,最先映入诗入眼帘的,是“阴沉画轴林间寺”。阴沉的意思是暗淡,把苍茫的暮色比作一幅暗淡的画轴,把树木掩映中的寺院当作画轴中的主体部分,设想非常奇妙,尤其是画中所传达的境界,很符合隐士或僧家风味。接着,从“林间寺”看过去,诗人的目光落在“零落棋枰葑上田”上。把“葑上田”比作带有方格的一个棋盘,运思既贴切又生动,想落天外而又平淡自然。所以,引起后代不少诗人进行仿效。如黄庭坚《题安福李令朝华亭》:“田似围棋据一枰”;文同《闲居院上方远景》:“秋田沟垅如棋局”;杨万里《晚望》:“天置楸枰作稻畦”;杨慎《出郊》:“平田如棋局”。可见其艺术魅力。颈联继续写“望”,目光由下而上,转向天空。秋空寥阔,一碧如洗,只有一只鸟悠悠飞过,像在镜中穿行;夕阳下,炊烟袅袅升起,在秋风之中,似也笼罩着一层寒色。这四句所描绘的景色,是那样清幽恬淡,以致于诗人为之留连忘返。但尽管天已迟暮,不得不回,他却并不遗憾,因为,他的居处就在附近,前来玩赏的机会正多。他还等待着冬天在此赏雪呢。末联写得别致,使得笔势放开,更进一境。 应该指出的是,林逋的诗,往往有秀句,亦有累句。像此诗的首联和尾联,虽用意甚佳,但语言却不够精炼。类似的情形如其著名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也是除了“疏影”一联外,全篇给人以不称之感。林逋属于宋初晚唐体的诗人,这种情形的造成,或许和他学习姚、贾,过于重视锤炼中二联不无关系。这一点,到了南宋中后期的四灵和江湖诗人手里,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林逋是谁以及《山园小梅》

[评析]

北宋诗。林逋作。为咏梅著名诗作之一。作者一生隐逸不仕,性格恬淡好古,不趋荣利。诗风淡远,款款袭人。《山园小梅》为其代表作,以梅品寄寓幽逸之趣。为七言律诗,描绘梅花的独特形态,"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写梅花的千古名句,曲尽梅之体态,为人所共赏。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时多病,未婚娶。布衣终身。大约40岁以前,长期漫游于江淮一带。后半生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喜欢梅、鹤,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他在隐居生活中自得其乐,相传20年足不入城市。但是声名远扬,常有士大夫、文人往谒。朝廷曾赐给他粟帛,并要地方官员照顾他。他同范仲淹、梅尧臣都有诗歌唱和。卒谥和靖先生。

林逋的诗,除一些赠答之作外,主要描写西湖优美的自然景色,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如七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待重来看雪天。"清冷幽静、闲淡深远,典型地体现出他的诗歌艺术风格。咏梅的诗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梅花》),成功地传写出梅花清幽香逸的独特风姿,是为人传诵的名句。

林逋作诗随写随弃,散失很多。现存《林和靖诗集》4卷,《补遗》1卷,近300首,有《四部从刊》本。

林逋《山园小梅》赏析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逋(九六七—一O二八)字君复,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死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所以后世称他为林和靖。他的一生从未做官,过着清静淡泊的生活。他特别喜爱梅花,几十年在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写出这样美的梅花诗,是有他的生活基础的。 《山园小梅》是一首咏物诗。在中国诗史上,有许多诗是通过对物的吟咏,抒发诗人的感情的,通称为咏物诗。它与情古诗一样,数量很多,成为古典诗歌中的一个大类。咏梅,又是咏物诗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一个部分。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都咏过梅花。这么大量的咏梅作品中,最为历代读者称道赞赏的,林逋的这首《山园小梅》就是 其中之一。诗的开头,先写梅花的品质不同凡花。“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百花飘零凋谢,独有梅花却茂盛妍丽地开放。小园中只有她占尽美好的风光。歌颂梅花的傲雪耐寒,寄托诗人在逆境中坚贞不移的品格,这在古典诗词中虽然不算是创见,但是把梅花写得这样美,却是罕有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诗,历来被读者誉为咏梅的绝唱。梅花的美,不同于牡丹的富丽,更不同于桃花的夭艳,而是一种淡雅和娴静的美。在这一联诗中,正完美地表现出梅花的这种淡雅和娴静。怎么能取得这样的艺术效果呢?作者不是简单直接地介绍,而是写她的姿态,写她的香气。上句,疏疏落落的梅枝,纵横交错,映在清浅明澈的池塘中。写的是姿态,但又不是直接写姿态,而是着重写水中的梅影。所以,读者更加感到她的摇曳多姿。下句,黄昏的淡月下,飘散着缕缕幽香。这是写梅花的香气。我们中国传统的欣赏趣味,讲究雅和韵,不要求强烈的刺激。那种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韵味、情趣就不免略逊一筹。这里所写的香气,正是那种淡淡的幽香。所以很雅致,很有韵趣。而姿态、气味之所以给人这样的美感,是因为作者把这些放在一个特殊的背景下来写。疏落的梅枝,是倒映在水中,读者感受到的是摇曳的梅影,着笔处是水,而且是清浅明澈的水;缕缕幽香,是在月下游动飘散,这里,月也是黄昏的初月,是在淡淡的月下。这样写,环境气氛,与梅花的姿态幽香显得十分和谐协调,恰到好处。可见,历代读者如此欣赏这一联诗是很有道理的。“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是说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从侧面加强前面一联描绘出来的梅花

标签:林逋 简述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