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生活 > 

胶州秧歌舞蹈特点

生活2.89W

胶州秧歌舞蹈特点的答案是: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是明快、舒展、富于韧劲的舞姿、细腻、泼辣的情感、三道弯体态胶州秧歌是以各类曲牌形成的一种曲牌体的小戏音乐,以十一个风格迥异的曲牌所组成,以徵调式为主,以商羽调式为辅的交叉调式是胶州秧歌音乐调式的特点。

胶州秧歌舞蹈特点

1864年,胶州楼子埠村人刘彩收生坐科,教习秧歌,称为“安锅”。同年,马店中村人纪鸣珂、殷洪琴口头创作小戏剧本《裂裹脚》,这是有记载最早秧歌剧本。此后人们把胶州秧歌舞蹈部分称作“小调秧歌”,把戏剧部分称作“小戏秧歌”。1920秋,后屯村人陈銮增在七城村招生坐科,他精通拳棒,把刘彩秧歌温柔抻展大胆揉进武功,很受观众欢迎。为了区别两家秧歌特点,观众习惯称刘彩秧歌为“北路秧歌”,陈銮增秧歌为“南路秧歌”。民国初年后两路秧歌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今已难以辨别。

建国后,胶县在数年内成立150多支秧歌队。1951年,山东省政府组织专家对胶州秧歌进行挖掘、整理和宣传推广。1954年,胶州秧歌参加“全国民间舞蹈汇演”,先后在首都工人俱乐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南海等地演出多场,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演出并接见全体演职员。自此胶州秧歌享誉全国。

胶州秧歌一般多是采用比较程式化的集体歌舞形式,在表演方面通常是角色与角色之间的配合严谨有致,有着很强的范型要求。它的舞蹈动作刚劲脆爽,具有典型的北方人豪放的性格。它的表演风格通畅鲜明,自然质朴。

动作则是火辣夸张,扭动的幅度大且柔韧舒展,民间以“扭断腰”加以形容,脚步的动作力度是重抬起轻落地,体态优美,引人入胜。在民间舞蹈风格上可以自成一派。有着北方民族典型的民族性格。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当地老艺人用“抬重、落轻、走飘、活动起来扭断腰”来形容它的动律与风韵。舞蹈家们又把它归纳为“脚拧、扭腰、小臂绕8字(动肩)受推、翻腕的有机配合”。而这一动态特征的形成,关键在于脚掌的富于弹性,脚跟的灵活扭动。

和其它地方的秧歌相比,胶州秧歌还有一大特点是被称作小戏秧歌。它有剧本,有道具,有曲牌,演员有行当,包含着舞蹈部分和戏剧部分,戏剧部分在如今的称谓也可以叫做秧歌剧。

传统胶州秧歌拥有上百个曲调、七十多个剧目,演员一般为十人,分为六个行当(膏药客,翠花、扇女、小嫚、棒槌、鼓子),两种表现形式(小调秧歌和小戏秧歌),两种流派(“武秧歌”和“文秧歌”),并有一整套演出习俗。表演形式有十字梅、大摆队、正挖心、反挖心、两扇门等。伴奏除唢呐外,还有堂鼓、大锣、铙钹、小钗、手锣等。

标签:胶州 秧歌 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