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教育 > 

什么是联结-认知理论

教育6.34K

联结理论和认知理论相结合的一种学习理论。联结理论和认知理论之所以形成对立,是由于各家要用自己的理论作为对学习唯一全面的解释,但若作为部分的说明,则两种理论并不是互不相容的,学习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可以用不同的理论来说明,同一类型的学习也可以含有可由两种原理解释的因素。

什么是联结-认知理论

E.L.桑代克的联结理论起初是不考虑理解的因素的,但到了晚期,他发现了相属性原则,按此原则,如果一个反应对于某一情境有相属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结就容易形成。再如一个反应的后效对其所加强的联结有相属关系,那么加强的效果也比较好。他举例说,如果我们阅读一个句子:“约翰是屠户,亨利是木匠,……”以后回忆起来,“约翰”和“屠户”,“亨利”和“木匠”这两对联结保持得好些,而不会把“屠户”同“亨利”联结起来,虽然单从距离来看,“屠户”与“亨利”更为接近。这是因为“约翰”作为主语同“屠户”作为谓语有相属的关系,而前一句的末尾同后一句的开端之间则没有相属的关系。桑代克没有给出相属性的明确的定义,仅意味着“内在的”或“合理的”关系,承认这种关系起作用。很明显,这也就是承认在联结形成中可以含有理解的因素,因而有人说他是对格式塔派作了让步。

另一方面,格式塔派也并不否认机体的行为是由一定的刺激所引起,不过他们认为机体不是径直地对外界环境作反应,而是按照所知觉的、所理解的环境作出反应。K.科夫卡用“地理环境”表示现实的外界环境,用“行为环境”表示机体所知觉的、所理解的环境,后者决定机体的行为。他基本上还是承认行为是由刺激所引起,不过中间加了一层媒介罢了,其实这同承认有中介变量的联结理论差别并不很大。

W.克勒在晚年对顿悟的作用也不像早期那样持绝对的态度。1959年他写了下面一些话:当灵长类动物试图解决一个问题时,它们的行为常显示出它们是在觉察到某一重要的关系。但是当它们利用这种“顿悟”而能够解决问题时,这种成就可不可以称作顿悟式解决问题呢?不能。──若是说那个重要关系的显露也是由于顿悟之故,这一点全然是不清楚的。在某一情境中,我们或猿猴可以觉察到许多的关系。如果在某一时刻,我们或猿猴能够注意到那个正确的关系,这可能是出于多种原因,其中有的原因同顿悟毫不相干。因此,若把整个过程都称作“顿悟式解决的问题,那是会导致错误的”。

联结理论和认知理论的协调在E.托尔曼和R.M.加涅两人的学说中得到体现。

托尔曼基本上属于行为主义一派,因为他拒绝把主观现象当作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但他和其他行为主义者不同,他主张行为应被理解为整体行为,不应分解为分子行为。行为作为整体就必然具有目的性,所以他把自己的学说称为目的性行为主义。他认为机体为了达成目的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在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弄清什么手段可以达到什么目的,或者说,必须弄清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再则是在复杂的情境中,通往目的的手段可能不限于一种。而是有可供选择的数种手段。机体不仅要学会选择最简便易行的手段,而且在这种手段发生障碍时要善于选择其次的手段。如果一个复杂的情境包括若干环节,那么在每一环节的开头,机体都必须作出选择,这叫做选择点。在选择点上机体所依靠的是符号的指引,因此托尔曼关于学习的理论称作符号学习论。按照这一理论,学习者所学会的决不是一套动作模式,而是在遵循一系列指向目标的符号,是在弄清道路,或者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在学会一种认知地图。他这样来说明学习,很明显是站在了认知理论的一边。他所主张的认知,并不是观念上的认知,不涉及主观意识。在他看来,认知表现于对目的或手段的期待,而期待就是机体内部所作的调整,不需要有意念或主观的东西掺杂进来,由此而保持他的行为主义本色。至于正确反应被选定并得到巩固,他认为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得到证实。就是说,如果所期待的东西被证实了,所采取的手段就被选定,以后就会被重复采用。这样的解释自然属于认知的范畴。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论既含有格式塔派的影响,也含有联结的因素。在他的学说里,符号所起的作用,不是直接引起一个反应,而是引起一个期待,通过期待再决定下一步的反应。他认为,学习就是把对于一个特定的(符号、意味之物和意味着的手段-结局-关系)整体的期待树立起来的过程,这个整体是一个单一的动力单元,可以称之为符号-格式塔。这里,他连“格式塔”这个名称都接受过来了。作为符号的刺激物,不论它能唤起什么,它和符号必然有过联系。

加涅是一位比较近期的理论家。他的学习论也着重认知模式。他的认知模式主要利用现代信息论原理,模式包括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恢复、直到反应的发生,其中有8个要项,即①预期定向:这是一种“执行控制过程”,起着指导学习中其他过程的作用;

(2)选择性的知觉:使信息中的重要特点突出,并在知觉上编码;

(3)预习:即短期记忆阶段中新信息和旧知识发生联系;

(4)编码:把新学的东西转换为意象、概念或命题储入长期记忆;

(5)恢复:通过搜寻,将长期记忆中的材料再现于短期记忆中,使其有助于新的学习或反应;

(6)概括:也就是学习的迁移,使获得的知识在新情境中再现;

(7)反应的出现:记忆中的信息内容转化到作业中来;

(8)反馈:学习行为的完成所提供的积极反馈有强化作用。

加涅的学习模式在处理信息时,过去学会的知识技能起着重要作用。他认为,每一学习行为都牵涉到许多内在过程,一部分输入的内容从记忆中再现出来,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以前的学习。这就是说,智力的发展是习得的知识技能积累的结果。从这一观点出发,他提出认知发展的层次说。学习的层次系统是一套有组织的智力或作业技能。知识、技能可分为水平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都以下一层次为基础,各级层次的知识、技能排列起来可构成金字塔形,塔尖越高,认知模式的水平就越高。知识、技能是可以培养的,因此,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可以在教师的培养下提高。而知识、技能的积累必然包含有联结的形成,所以加涅的学说也是认知与联结相结合的学说。

联结理论和认知理论这两种现代学说皆有其历史渊源。联结理论的先行者是英国17~19世纪的联想主义。认知理论则继承了18世纪德国哲学家I.康德的先验的理性范畴的传统。这两个流派从一开始就是对立的。但近年来渐有调和融合的趋势。

参考书目

E. R. Hilgard and G. H. Bower, Theories of Learning,4th ed.,Prentice-Hall,Englewocd Cliffs,New Jersey,1975.

é,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2nd ed.,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New York,1970.

标签:联结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