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教育 > 

阿克赛钦人口现状

教育2.21W

阿克赛钦位于中国新疆与西藏交汇地带,因为环境恶劣,所以人烟稀少,居民以游牧民族为主。

阿克赛钦人口现状

阿克赛钦这一区域是新藏公路必经之地,战略意义重大,又发现了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地质带。

阿克赛钦地区主要是阿克赛钦盆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势平缓,有山口通往拉达克地区,多内流湖,著名的有阿克赛钦湖等,塔里木河的重要支流喀拉喀什河也发源于该区域。



阿克赛钦有多少人口

阿克赛钦位于和田阿克塞钦南部昆仑山与喀喇昆仑山间是半封闭性山间盆地。阿克赛钦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其中多内流湖,著名的有阿克塞钦湖等,盆地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降雨稀少,气候寒冷,居民很少。阿克赛钦地势平缓,并有山口通往克什米尔地区,传统上是新疆南部地区与南亚往来的重要交通途径。

阿克塞钦地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和西藏两自治区交界处,面积大约3万平方公里,是新藏公路的必经地段,此地目前绝大部分属于新疆和田地区管辖,南部很小一部分属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管辖,巴里加斯为印度方面控制。 

阿克塞钦地区自古为中国领土,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居民以游牧民族为主,比如我国的塔吉克族人和西藏阿里地区的藏族人,还包括巴基斯坦、印度以及克什米尔地区的少数民族,并无常住居民点,因此人口普查工作极难进行,目前并没有具体的人口数据。

克钦邦的重要城市

(Myitkyina)是克钦邦的首府,缅北政治、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克钦邦最大城市。地当缅北铁路的终点,位于伊洛瓦底江西岸,附近的伊洛瓦底江宽约500米,有渡口可渡车辆。密支那周围多山,城西和城北有飞机场,公路四通八达,南可至八莫,北通孙布拉蚌,西有雷多公路抵印度的雷多,全市人口20万余人。距仰光919英里,距曼德勒487英里。密支那坐落在伊洛瓦底江边,伊洛瓦底江两条支脉东支恩梅开江和西支迈立开江的汇流处(称作 Myit-son )的下游。

密支那是缅甸位置最北的河港和铁路线终点。由克钦族,掸族和缅族组成。在密支那附近出产的香米称作 khat cho ,被认为是缅甸最好的香米。密支那是翡翠的重要产地。密支那亦因其水果而出名,包括菠萝,西瓜,荔枝和牛奶果(star apple)。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国民党入缅远征军部队和北战区司令部的麦瑞尔突击队(简称麦支队)对本多政材中将的日军三十三军一部分进行了长久的围困和激烈的战斗, 最终,密支那被史迪威将军领导的盟军攻克(被称为密支那大捷)。 密支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因为它连接缅甸其他地方的铁路和水路,还因为它在计划修建的利多公路(也译作雷多公路或列多公路,后改名为史迪威公路)路线上。该城市仅通过特殊允许才对外国人开放。是史迪威公路上的贸易中心,仰光-密支那铁路终点。公路通中国西藏地区。 为一谷地,是缅北一交通枢纽,长约65公里,宽5至18公里。孟拱距密支那铁路长约60公里,有通往加迈和拉班的公路。孟拱一带地区是缅甸玉石的主要产区。人口有835万余人。

孟养谷地,长约140公里,宽6—12公里,密支那至曼德勒的铁路由此通过。孟养东北地形平坦,多为稻田和甘蔗地,西南多为丘陵地,周围全为柚木林所覆盖。人口6.3万余人。

克什米尔问题分析

冷战的结束及两极对立格局的瓦解深深影响了近十年来全球已有矛盾的内在变动与迁徙,二十世纪最后一轮民族主义逆流也趁机抬头,冲击着一些国家及地区的安全。在南亚大陆上,克什米尔争端屡次在问题与危机中徘徊,成为制约该地区和平与发展的最大隐患。

一、 大国与印巴的构想

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在战略非敏感的南亚地区都寻找了自己的政治代言人,以谋求在全球利益的战略平衡。美国支持巴基斯坦,印度则是苏联的南亚盟国。大国介入南亚事务加深了历史矛盾的复杂性,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始终呈现了宗教冲突、民族冲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多重性矛盾。

冷战后这种状况发生了一些变化,美国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迅速调整了南亚政策,开始走重印轻巴的道路,意图使印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美国改变了原有的态度,强调按照双方1972年签订的《西姆拉协议》和平解决争端,并暗示美国不再支持巴基斯坦的立场。同时,美国以巴基斯坦拒绝做出不发展核武器的承诺为由,完全停止了对其军事援助,置巴基斯坦于困难境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美国遏制中国对南亚地区事务影响的战略考虑。但是“9·11”以后,由于巴基斯坦在美国的全球反恐战略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如美军在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时候不得不依赖巴的合作,所以美国也适度的改变了对巴政策,南亚政策上又开始倾向巴方,这也是最近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日益强硬的主要原因。

冷战后俄罗斯处于一种全球的战略收缩,其主要精力放在欧洲事务上。近几年来,衰而不败的俄罗斯卷土重来。面对美国在南亚的积极进取,俄罗斯努力保持其在该地区的影响,逐步恢复了印俄战略伙伴关系,继续向印提供军事装备,转让军事技术和低温火箭发动机技术,并承诺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完全支持印度。

作为亚洲的地区大国中国则主张和平解决南亚遗留的历史问题。中国反对大国干涉次大陆的安全,并在南亚的政治进程中积极斡旋,努力确保南亚不发生大规模的冲突的可能性。事实上1998年印巴核试验后,各大国关注克什米尔的重点已转向防止印巴爆发核冲突上。面对这种新的国际形势,印巴两国都调整了各自的克什米尔政策。

冷战后印度对克什米尔问题的战略是维持现状,以巩固既得利益和西北边防。因此,印度采取比较强硬的方针,增兵边界。同时还加强对穆斯林极端武装组织的镇压,坚决反对克什米尔的独立或按联合国决议解决,坚持根据《西姆拉协议》举行印巴双边谈判,以巴停止对极端组织的支持作为印巴和解条件并拒绝任何第三方调解。印度政府之所以采取强硬方针是由于:①迎合印度教派色彩浓厚的印度人民党的支持。②担心对克邦极端组织妥协会引起旁遮普邦、东北地区和南印泰米尔等地区分离主义的连锁反应,危及国家统一。③军事上拥有绝对优势。④国际社会不支持克什米尔独立的态度对印度较为有利。

印度目前在处理克什米尔问题时采取两手做法。首先,印度指责印控区的武装冲突是巴基斯坦发动的“代理人战争”,提出印巴恢复谈判的前提条件是巴撤消对印控区穆斯林武装的支持。其次,印度也承认克什米尔问题不是印度内部问题,但不打算让克人拥有自主权。在具体操作上,印国内鹰派坚持迫使巴做出让步,拒绝与巴讨论克问题。主流派承认印巴间存在克什米尔争端,需要两国共同寻求解决方案,但其政策底限是使临时分界线成为两国边界。目前的临时分界线是1971年战争造成的结果,具有军事的解决性质,因此印在加强对巴各方面的斗争的同时,力求争取克邦民心,巩固对克邦的统治。一方面印继续备战,强调克争端是印巴双边的问题,可按《西姆拉协议》求得解决,无须第三国调解以挫败巴欲使问题国际化的企图。另一方面在国际舆论宣传上强调巴对印控区得渗入和支持穆斯林极端组织得活动,力图将巴基斯坦与国际恐怖主义挂钩,以争取国际社会对巴的压力。

1999年5月印巴格尔吉尔冲突是印执行上述政策得直接反应,核试验使得印巴改善关系的势头嘠然而止。两国总理1999年2月达成的《拉合尔宣言》共识也未能缓解敌对的发展趋向。印度报道称,印军春季在实控线附近巡逻时发现大约400多人的穆斯林武装“渗透者”占领了印境内靠近实际控制线的格尔吉尔至德拉斯一带的高地。这些高地对印度的安全至关重要,一旦易手,从克首府斯利那加到锡亚琴冰川的公路就会被“渗透者”所掌握,从而切断锡亚琴冰川的供给线,改变以前划定的实际控制线。印度认为巴基斯坦政府,特别是军方参与和导演了此次行动,因为这样的行动没有巴的参与与后勤补给是很难想象的,而且“渗透者”混有巴正规军。巴对此断然否认,声明此举完全是穆斯林“自由战士”所为。

冷战后巴基斯坦的战略是要求打破现状、扩大领土,坚持克问题的实质是民族自决权问题。目前巴已经在实际控制线附近采取大胆措施,力图为政治解决克问题创造“诱因”。巴认为无论是克人选择巴或是独立,其对巴的情感纽带明显较强,因为该地区穆斯林占据75%的人口。为推动这种政治解决方案,巴认为必须发动大规模的外交攻势,借助国际力量推动印度进行谈判。同时巴方主动提出使克民族自决具有可操作性的主张,在国际上巴攻击印侵犯人权,以此赢得西方支持。在国内,巴方各派力量统一口径,只承认各党自由议会为克人民的代表。在政治和道义上,巴认为有义务支持克摆脱印控制,坚持军事援助克穆斯林武装对印保持足够的压力。

巴基斯坦准备战与和两手解决克问题。从军事斗争上讲,核威慑使印巴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降低,但有限战争可能会成为军事解决办法。为防范印最终用军事手段解决克问题,巴国内的主战派认为必须向克穆斯林武装提供积极军事支持,以增加“筹码”让军事斗争决定克未来,从而迫使印最终走向谈判桌。军方方案对巴有利,因为穆斯林武装不需要从军事上击败印,只要印不能消灭穆斯林武装印就不能稳固统治控制区,就将成为失败者。从和谈上讲,巴准备了如下几个方案:①巴印双边会谈方案,两国已就克问题进行了多次双边外长级会谈,巴认为这可能是印的拖延时间战略,因为谈判时印度加紧了对印控区游击队的军事围剿。除非谈判期间印停止对游击队的围剿,否则印巴间再高级的会谈也无济于事。近期印巴就克问题举行会谈达成一致的可能性不大。②第三方介入或调停。由于印度反对大国介入并致力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因此无论第三方提出的方案对印多么有利,印也绝对不会接受。从巴角度上讲,邀美国介入是个错误。美国在该地区有自己的利益,并打算与印度发展某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决不会完全赞同克自决原则。美主要的目的是消除该地区爆发潜在大规模冲突的危险。反恐年后,虽然巴在美国的全球战略地位逐步上升,美国也有偏向巴的一面,但是涉于印度的地缘战略利益,美国基本对此问题采取模糊的态度。③在联合国主持下的三方谈判。这将使联合国在解决克问题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谈判因印巴和克什米尔的参与,可避免印巴直接对话,且三方均有很大的灵活性,克代表可直接参与讨论。2000年8月,印单方面与克什米尔一武装派别谈判未果后,三方谈判已经提上巴的议事日程。

二、旧问题的新症结与分析

1999年科索沃危机后,民族和地区问题的理论困境由于国际化的参与成了最理想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巴也一直致力推进克问题的国际化,且由于最近双方军事冲突使克问题升温,巴从中看到了国际化的希望。巴努力争取国际社会特别是穆斯林国家的同情和支持,指控印度侵犯人权,加强对印度的压力,但印度毫不让步,导致这一问题上斗争加剧,双方关系持续紧张,双方曾经一度互逐外交官,在停火线两侧炮火不断。

巴基斯坦从科索沃危机中看到了西方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往往更加偏向多数居民的信仰和利益,这点上无疑对巴非常有利,这也是巴致力地区问题国际化的小算盘。但是印度决不会答应这种与己无利方案,印度试图在克问题上展现其政治和军事大国的影响力,所以国际力量的介入也是比较谨慎的。科索沃方案本来就还存在较大的认识差异,能否在这个民族、地区和宗教多重冲突的复杂地带发挥作用尚不可证明,这也是目前在克什米尔争端上存在理论困境的难题,还无法找到一个有利于南亚和平稳定折中方案。

2002年5月—7月双方关系又一次持续紧张,主要是由于印度国内爆发了激烈的印度教和穆斯林教的冲突。印度政府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明显偏向前者,此举激起克什米尔地区穆斯林武装力量的活动加剧。印度军方并频频在边界线上挑衅,双方还发生了小规模的交火。巴基斯坦也积极备战,调动国内部分陆军并开展了针对印军的军事演习。在这次危机中,穆斯林非法武装的活动是借着全球范围内泛伊斯兰运动加剧而兴起的。穆斯林武装分子的活动比以前更加大胆而且主动,已经成为了今后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中单独存在的一方力量,这也给目前印巴正在改善关系并试图增加会谈增加了压力,同时也造成了印巴间的互相不信任。

这个遗留的历史难题由于解决方案的理论困境以及目前国际形势下民族地区问题凸现的复杂性,造成了这一难题的解决仍无法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案。特别是“9·11”后,全球范围内出现一种结构和力量的重新调整,大国关系走向平缓,但是涉及到伊斯兰民族问题,如南亚和中东地区则变的更加困难且有进一步加剧的危险。这应该归咎美国的全球反恐战略模糊了民族冲突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判断。主导国际关系的美国在这一问题上基本采取比较现实的态度,观望大于调停。

南亚克什米尔问题也就变成了印巴两国关系的死结,由于这两个地区大国目前都拒绝加入全球反核试验条约,两国都拥有外界不可预测的核力量,他们常常采取一些核讹诈来威胁地区的和平。而且两国的政府操作机制上又存在着非民主和非公开判断。所以国际社会对南亚问题都比较头疼,大国调停往往在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产生一定的克制作用,但是都无法为南亚和平的政治解决提供一个比较成熟的机制。这点上也凸现了冷战后国际地区关系中的普遍困境——控制力量的失范。

印度在新世纪的外交策略是为走政治大国之路服务,而巴基斯坦要求比较简单,只是想在一个强大的领国中求得自身的政治和安全空间。所以这一问题的主动权仍然掌握在印度手中,只有两国互相放弃偏见与不信任才能显现解决问题的微弱前景。

克什米尔和阿克塞钦

半封闭性山间盆地。位于和田南部昆仑山与喀□昆仑山间,地质构造上北为西昆仑山背斜带,南为古生代褶皱带。东南部的地表径流归宿于山间局部洼地,形成许多咸水湖,如阿克赛钦、萨利吉勒及腾格湖,属封闭性部分。西北部地表径流汇集为喀拉喀什河,流至塔里木盆地,为和田河西源,属外泄性山间盆地性质。盆地海拔几乎都超过4000米,而位于喀拉喀什河谷的康西瓦,为3986米东南部的阿克赛钦湖,湖面海拔为4990米;萨利吉勒湖,湖面为5181米。盆地内的山峰大多超过6000米,山口大多超过5000米。如喀□昆仑山口为5568米,其东南的天文点为5565米空喀山口5278米。因海拔高,全属高寒气候。 以康西瓦为例,年均温-0.6℃,1月均温-11.3℃,7月9.8℃,无霜期10天,10℃以上活动积温仅20℃。天文点年均温-9.8℃,1月均温-21.0℃,7月3℃。盆地位于雨影面,西南季风很难越过喜马拉雅山进入,西风气流也难越过喀□昆仑山和西昆仑山,实测年降水量均不到100毫米,康西瓦36毫米,天文点47毫米,空喀山口仅29毫米。盆地虽然地处高寒,但地势较平坦,且有几处山口可至克什米尔地区,自古以来为新疆至印度次大陆以及从塔里木盆地经克什米尔至中东各国的捷径。南疆各地去沙特阿拉伯朝圣的穆斯林,过去多取此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新疆至西藏阿里地区公路,通阿克赛钦盆地的线路约400公里,至喀□昆仑山口、空喀山口等边防点也有公路。盆地矿产资源丰富,北部已作初步查勘,从康西瓦至大红柳滩间为伟晶岩密集区,已发现电气性能良好的工业云母,伴生锂、 铍、铌、 钽、铷等稀有金属。并发现近20条锂辉石矿脉,大多可露天开采。

标签:克赛钦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