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历史 > 

春秋时期设县最早的是谁

历史2.13W

蛮夷国君楚武王。

最早设置“县”的诸侯,和秦国一样,属于“边缘化”国家。中原诸侯觉得这些边缘国家,没什么文化,是“蛮夷”。

楚霄敖六年(鲁惠公十一年,公元前758年),熊通的父亲楚霄敖去世,熊通的哥哥熊眴继位,是为楚厉王(一作楚蚡冒)。 楚厉王十七年(鲁惠公二十八年,公元前741年),楚厉王去世,熊通杀害楚厉王的儿子,自立为楚国国君,是为楚武王。楚武王继位后,与邓国(今湖北襄樊)联姻,娶邓国公族女子为夫人,史称邓曼。楚武王继位不足三年,便挥师渡汉,远征南阳盆地,攻打周朝设在汉北的重镇,但没有得手。于是楚武王转而攻打江汉平原西部,灭掉权国(今湖北当阳县)。权国国土不广,但国力不弱。楚国从熊渠至楚霄敖都未能把它灭掉,而楚武王实现先君夙愿,灭亡权国。楚武王灭亡权国后,以权国故地设置权县,任命斗缗为权尹(权县的长官)。后来,斗缗占据权县而叛变楚国,楚武王派兵包围权县并杀死斗缗,再将权县的百姓迁到那处(在今湖北沙洋县),改派阎敖治理那处。

春秋时期设县最早的是谁

在用作行政单位之前,“县”的本意,是“悬”,这两个字可以互相通用。用县作行政单位,大概意思是说,这块地,没分封给其他贵族,悬在这里,由国君直接统治。

西周几百年以来,一直实行分封制。一开始,这是个非常有效的制度。灭商之后,地盘一下子扩张了不少,管不过来怎么办呢,那就派自家兄弟,分别带兵前往各地管理吧。

那会儿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不太紧密,各地都还有原住民,比如东夷啊,殷商遗民什么的。所以分封,也有点儿兄弟带人各自武装殖民的意思。为了巩固统治,在分封的同时,还施行婚嫁的媵妾制度,反复强调亲戚关系。

几百年后,这套制度,就不那么好用了。想当年,周武王兄弟十人,武王一死,周公摄政,还有其他兄弟不满意,闹出管蔡之乱。这几百年过去,原来的亲戚关系都变成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了。哪里还有什么感情。

不过,对于中原诸侯来说,分封毕竟是传承多年的制度,手下贵族也没人愿意将世袭的封地拱手相让。想要变革,不太容易。

反而是边缘地带的蛮夷,变法稍微容易一些。很多变革,都是从边缘地带,与蛮夷接触的国家开始推行的。

比如楚国。

楚武王熊通时期,楚国逐渐崛起,有了逐鹿中原的野心。

国家强盛,需要什么?周天子日益衰弱,已经无力担任天下共主的角色。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是力量为王。

楚国这种崇尚力量的国家,更是这么想的。甚至楚国有个传统,国君在任多年都不发动战争,拓展疆土的话, 没有进宗庙的资格。

对于现代人来说,宗庙不进也罢,有什么大不了的。春秋时期不一样,宗庙是一族的根基,也是一国之本,甚至用来代称朝廷和国家政权。那就是国家的象征。所以不能进宗庙,是个大事。

既然谥号为“武王”,熊通当然是发动过战争的。其中,有一个小诸侯,直接被楚国灭掉了。那就是权国。

权国的位置,大概在现在的湖北当阳,离楚国非常近。按常规套路,灭掉权国之后,这块地盘可能会分封给自己的儿子,或者其他贵族。但楚武王不。

他将权国设为“权县”,任命一位叫斗缗(音民)的官员,担任县尹。这块地还是直接归楚王统治,县尹同志,不过是帮楚王管理而已。

当上县尹,斗缗大概并不太开心。也是,凭啥啊,别人都分封,到他斗缗这就是县尹,也太抠门了。 因此过了一段时间,斗缗便起来造反。

然后被楚武王杀了。

没关系,设县是肯定要设县的,斗缗造反,那就换个人来吧。顺便把权县这里的原住民都迁到别的地方去,这样他们就闹不动了。

于是楚武王派阎敖,继续担任县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