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历史 >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出自哪里

历史2.33W

《颜氏家训》。“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的文言文翻译是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祢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对别人炫耀并夸夸其谈。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出自《颜氏家训》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出自哪里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古时候的人求学,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学问、道德,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现代的人求学,对所讲习的学问、道德,不能躬行实践,只能空口说说,来求知於人。古时候的人求学,是为了行道来为社会上广大人群谋福利;现代的人求学,是为了自身的进修借以求取高官厚禄。《颜氏家训》一书不仅对当时诸如“玄风之复扇、佛教之流行、鲜卑之传播、俗文字之盛兴”等多方面作了较为翔实的纪录,为后人保留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还在它的《文章》篇中,通过论述南北朝时的作家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观点和他自己的文学主张。

颜之推很重视文学。他批评扬雄视文学为雕虫小技的说法,并从个人立身修养的角度说明文学(包括学问、口辩、作文等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对于文学的功用,颜之推不狭隘地仅仅把它归结为服务于政治教化和实用,他也肯定文学具有愉悦耳目、陶冶性灵的审美功能,同时也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文学审美能力。

他的文章内容真实,文笔平易近人,具有一种独特的朴质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颜氏家训》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宋代以后,影响更大。宋代朱熹之《小学》,清代陈宏谋之《养正遗规》,都曾取材于《颜氏家训》。

不唯朱陈二人,唐代以后出现的数十种家训,莫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颜氏家训》的影响,所以,王三聘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从《颜氏家训》之多次重刻,虽历千余年而不佚,更可见其影响深远。首先,把读书做人作为家训的核心。

颜之推把圣贤之书的主旨归纳为“诚孝、慎言、检迹”六字;认为读书问学的目的,是为了“开心明目,利于行耳”,“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他认为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读书学习,“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其次,选择正确的人生偶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怎样的偶像,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北齐时,一些人教孩子学鲜卑语、弹琵琶,希冀通过服侍鲜卑公卿来获取富贵。颜之推对此非常不屑,认为这样会迷失人生方向,即使能到卿相之位,亦不可为之。他要求子女“慕贤”,将大贤大德之人作为自己的人生偶像,并且“心醉魂迷”地向慕与仿效他们,在他们的影响下成长。再次,确立家庭教育的各项准则。

家长要成为子女的楷模:“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要在践行“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等细小的生活礼仪中树立“士大夫风操”。持家要“去奢”“行俭”“不吝”。

在婚姻问题上,做到“勿贪势家”,反对“贪荣求利”。务实求真,不求虚名,摒弃“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的行为,“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

杜绝迷信,绝对不谈“巫觋祷请”之事,“勿为妖妄之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