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生活 > 

李白为什么不属于唐宋八大家?

生活1.46W

李白为什么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答案是:因为唐宋八大是八位代表散文家的统称

李白为什么不属于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因此我们要知道并不是有了“唐宋八大家”的称号才去选对应的八个人,而是有八个人在同一领域有超乎寻常的才华才被称为“唐宋八大家”,而其并称的唯一原因就是这八个人都在“散文”这个领域留下了光彩耀人的篇章。

“唐宋八大家”的称号是明代开始出现的,全称是“唐宋散文八大家”。这八个人最重要的就是韩愈,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发起人,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尽管南朝以来的骈文中不乏佳品,更是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这样的传世名作,但更多的则是辞藻华丽而内容空洞的无病呻吟之作。因此以韩愈和柳宗元为代表的写作大家,便发起了“古文运动”,成为一代宗师。到了北宋,写作大家更是辈出,欧阳修和三苏成为“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撰写了大量内容丰富、语言精练、表意清晰的散文,而王安石和曾巩更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成就最高,所以后世便将这八个人并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1、韩愈

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是当之无愧的一代文宗。他的代表作有《马说》、《师说》等,都入选了教科书,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其中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更是值得我们铭记终生。

2、柳宗元

柳宗元也是散文宗师,其文学成就与韩愈不相上下,他为我们贡献了《黔之驴》、《永某氏之鼠》、《捕蛇者说》等作品,另外他在诗词骚赋方面的成就更是唐人之最,尽管他十分好佛,但是作品中却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体现,《天说》曾经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高度评价。

3、欧阳修

欧阳修是北宋出类拔萃的政治家,曾经做过宰相,门下学生多为当时才俊。欧阳修的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他写的《醉翁亭记》清新脱俗,是古代散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欧阳修还是一位史学家,曾与写出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宋祁合作,编写了《新唐书》。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堪称“北宋第一位文学大家”。

4、苏洵

苏洵是个牛人,他有两个牛的地方,第一他二十七岁之前是个社会人,根本不爱读书,直到第一次参加科举不幸落第,才猛然惊醒努力研读,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大家。后来欧阳修给他写的墓志铭中有云:“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说的就是这件事,《三字经》里也有“年二七,始发奋”的说法。

苏洵第二牛是他生了两个好儿子——苏轼和苏辙,其中尤以苏轼也就是苏东坡广为人知,是北宋文坛领袖和扛把子,流传到现在的故事、典故和文学作品比比皆是。

苏洵写的《六国论》是我们记忆犹新的佳作:“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5、苏轼

“唐宋八大家”的顶峰人物是苏轼,他也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轼的散文、词、诗、书、画都是最顶尖的水平,他不仅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学成就最高、最全面的巨匠。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文采斐然、情韵深致;词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上学的时候必学的作品,他写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既琅琅上口,又富有哲学意味。

苏轼除了文学方面以外,还有两大大成就:

第一,苏轼是美食家,直到今天,他发明的“东坡肉”都是老百姓特别喜爱的一道硬菜;

第二,苏轼是治水能手,他改造了西湖。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当时的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发动民工20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而“苏堤春晓”也逐渐成了“西湖十景”之一。

苏轼一生官场潦倒,并无一时得意之时,然而他并未沉沦,反而做到了进退自如,宠辱不惊,其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遐想的故事和传说。

6、苏辙

苏辙一生都活在哥哥苏轼的影子里。以他的天才和成就,放在历史任何时期都是闻名遐迩、青史留名的大文豪,可偏偏老天将他生在北宋,生在四川眉州的苏家,又偏偏赐给他一个文学巨匠做哥哥。

苏辙一生都在追赶苏轼的成就,尽管他一度官职比哥哥高,但是在文学上却始终被哥哥压制,以至于我们大多数人可以很轻松地背诵苏轼的作品,可对苏辙的作品却一无所知,不只是普通人,就连教科书里也不曾收录过他的文章诗词。

其实,苏辙能入选“唐宋八大家”,绝对是他自己的实力使然。他虽然与父兄所比有所不及,但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苏辙的政论和史论文章,针对时弊,古为今用,切中肯綮,以《历代论》、《三国论》为其代表之作。苏辙的赋也写得相当出色。例如《墨竹赋》赞美画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逼真,富于诗意。

7、王安石

王安石可谓是大名鼎鼎,语文书上有他,历史书上也有他。他是宋代最著名的政治家,二十二岁就高中进士,官场一路走来平步青云,一直做到了宰相。北宋当时已过百年,历经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四朝盛世,表面上一片太平景象,可实际上官场腐败、土地兼并等封建王朝特有的矛盾已经愈演愈烈。神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希求改革,可却知音难觅,恰好王安石在江宁知府任上政绩卓著,因此进入神宗视野,立即调入朝廷任职,不到两年便拜作宰相,君臣二人同心协力进行了变法。“王安石变法”过于超前,为当时代表士绅阶层的保守大臣们难以接受,纷纷反对或者磨洋工,短短五六年便宣告失败,王安石也因此罢相,继续去做江宁知府。尽管后来他再次被起复,但没多久又被罢相,因此告老致仕,退居江宁。

王安石的变法虽然没有成功,但他锐意进取的精神仍然被深刻铭记,流传青史。与此同时,王安石还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大家,他强调文章应该为社会而服务,主张“文道合一”,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他的诗更是广为流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更是千古名句。

尽管当时和后世对王安石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并不能否认他超越时代的积极性,梁启超就曾评价道:

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

8、曾巩

曾巩是王安石的好朋友,当年向一代文宗欧阳修推荐过王安石,使其迅速成名。而曾巩本人位列“唐宋八大家”,自然实力也是不容小觑。他也是少年天才,十二岁就能将文章写得花团锦簇,18岁入京,20岁名满天下,后来还成为状元,就此进入仕途。更为难得的是,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他兴办学校、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深受百姓爱戴。

曾巩与王安石一样,注重文章与现实的高度统一,主张“文以明道”,文风则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所以看曾巩的文章,往往会发现行文平铺直叙,全篇并无华丽辞藻,但自有其自然淳朴、打动人心之处。他的议论性散文卓然自立,分析辨难,不露锋芒,比如《战国策目录序》论辩入理,气势磅礴,极为时人所推崇。

总体而言,曾巩心怀救世安民之志,并在几十年间为此矢志不渝,深刻体现了他恩泽天下的儒家仁义思想。

标签:唐宋八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