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学前教育 > 

朝闻道夕死可矣出自哪里,谁的话

朝闻道夕死可矣”出处《论语·里仁》,孔子的话。

《论语·里仁》的介绍:

《论语·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篇,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又名《论》。

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论语》的介绍: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孔子的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写作背景:

面对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知识分子大都很不满意,于是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不同的学说流派。在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先后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流派。

于是有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春秋战国之交的百家争鸣”,是一个思想大爆炸的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中国传统中很多光辉的思想主张,都产生于那个时代。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即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经过历史的淘汰和选择,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之后成为中国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

朝闻道夕死可矣出自哪里,谁的话

朝闻道夕死可矣出自哪里,谁的话?

朝闻道夕死可矣出自论语,是孔子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算是死了,也没什么不足惜的。

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们可以理解为孔子对其一生苦苦追求的慨叹。既不是朱熹的“事物当然之理”,更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真理”。而是他所孜孜以求的“礼”。

朝闻道夕死可矣其他赏析

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集中反映了孔子毕生所追求的人生哲学总目标。可以说,仁,是孔子的伦理价值观的核心。周礼,是孔子的社会政治观的核心。道,就是孔子哲学世界观的核心概念了。仁与礼,是孔子哲学观的具体体现,但不能等同于哲学观。仅从此话句看,孔子很婉惜的语气,便知孔子终生未曾得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出自哪里?

是孔子对其弟子所说的。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孔子所作的《论语·里仁篇》,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原文如下: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如下:

孔子说:“早上听到(或明白了)一个道理(或真理),晚上死了也可以(或行)。”

释义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的道德理想,也是最高的道德准则。“朝闻道,夕死可矣 ”之“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 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这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的内涵。这一内涵从孔子的一生、从《论语》一书的思想精髓中可以得到印证。

这句话千百年来激励着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就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知”和“行”的关系。《礼记》也说:“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前四句可用一个“知”字概括,学习的目的不是停留在“知” 的阶段上,而是要在“知”的基础之上“行”,即去做,去实践,达到“学以致用”。

这样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就应该理解为“早晨明白了‘道’,就立即按‘道’去做,即 使晚上为它而死也可以(或死而无憾)。”杨伯俊的翻译没有揭示出“知”和“行”的关系 ,只是停留在“知”上,知道了就去死,不得其所。

标签:朝闻道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