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学前教育 > 

什么是建安风骨

什么是建安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 、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晋、南朝的人物评论,后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评论之中。

1、至于文学评论,当以南唐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最为精到:“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

2、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

3、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

4、”意思是端直的言辞结合骏爽的意气,形成格调劲健和艺术感染力强的“风骨”。

5、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感染力,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

6、 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

7、这一时代的作家,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

8、 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尤以诗歌最为突出,建安诗歌是从汉乐府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

9、“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领军人物,曹操的诗文,深沉慷慨、气势雄浑;曹丕与文士相处极欢洽。

10、王粲死时,他率众文士送葬,说:“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我们都叫一声送他。

11、”于是墓前响起一片驴叫声。

12、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他文才富艳,辞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

13、他的《洛神赋》是千古名篇,以精炼的语言及淳厚的感情,描绘出洛神绝世之美及纯洁无瑕的形象。

14、“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是汉末战乱动荡的真实写照。

15、 建安文学的辉煌成就,对后来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6、南唐刘勰和钟嵘反复推崇建安时期的文风;唐陈子昂盛赞“汉魏风骨”,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当代鲁迅先生赞誉:建安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学有它自身的价值和独立的地位。

17、曹丕的《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论文,是建安时代文学自觉的标志。

18、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纯粹的七言诗。

标签:建安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