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学前教育 > 

世族与士族的区别

世族与士族的区别

1、世族与士族的区别:概念不同、起源不同、传承形式不同。

2、概念不同:世族:指血脉相沿的家族,世代显贵的家族,也指在南北朝时期重门阀,别于庶民,自成一特殊阶级的缙绅之家的阶级。

3、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

4、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氏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5、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

6、起源不同:世族较早用于两汉,尤其是东汉。

7、东汉一期是世族形成的沃土,功臣、外戚把持了许多重要官职,豪强染指政权后改换门庭成了世族。

8、士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士”阶层,“士”阶层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分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9、原来可能指原始社会末期与氏族部落首领和显贵同族的武士,进入阶级社会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

10、传承形式不同:世族是以血脉相沿的家族,族中的成员一般都是亲属,有血缘关系,累世为官。

11、魏晋南朝的士族是东汉世家发展出来的,士族都是士大夫,以学问传家的。

12、世族相关背景:汉末社会中的世家大族,魏晋时称为士族,影响很大,名士多出于这个阶层,或者在政治上与这个阶层结合在一起。

13、曹操由于其宦官家族的身世,一般说来不为名士所尊重,故而一再发布“唯才是举”令,选用那些不齿于名教但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

14、但曹操不但没有笼统地否定世家大族素所强调的德行标准,而且很重视对名士的争取。

15、曹操死后,曹丕在尚未代汉称帝之前,采纳了陈群建议的九品官人之法,即九品中正制。

16、实行之初,士人品定之权掌握在政府的中正手里,中正采择舆论,按人才优劣评定品第高低,多少改变了东汉末年名士品评人伦、操纵选举的局面。

17、西晋时虽仍袭用九品中正制,但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评定者家世的封爵与官位,很少注意真正才能,不能起选择人才的作用,以致于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九品中正制反而成为巩固士族力量的工具。

18、西晋规定高官显爵者各按官品高下占有田地,并在全国范围内以法令形式承认私家依附农民。

19、虽然法令规定免除国家租税、徭役的户数,但在占有大量田地情况下,高官显爵者必然拥有更多超过法令规定的从事劳动的依附人口。

10、在占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的基础上,后汉、曹魏以后世代高官而且世袭封爵的家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拥有特殊优越地位,形成门阀士族。

21、西晋亡后,在门阀士族的拥戴下,东晋王朝得以建立,但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着北人士族与南人士族、北人士族中的上层与下层、皇室司马氏与侨姓大族、各大族之间、中央与地方(扬州与荆州)等错综复杂的矛盾。

22、终东晋一朝,门阀士族在政治上居主导地位。

23、桓玄曾一度推翻司马氏统治,自立为帝,后失败被杀。

24、南朝宋武帝刘裕从东晋门阀专政、王权弱小、方镇割据的积弊中汲取教训,努力加强皇权,因而南朝世家大族虽然在社会上经济上的优越地位未变,不仅拥有大量田地,而且封山占水,实行庄园经济,占有广大田庄山泽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大量依附人口,但实际军政实权大为削弱,政治权力主要已不在他们手中。

25、南朝士庶之别非常严格,士族通过仕宦途径和婚姻关系来维护门阀制度,形成封闭性集团。

26、士族所居官都是被认为“清显”的职位,一般不理政事。

27、士族中又有高低阶层之分,两者之间一般也不通婚,低级士族担任的某些官职,高级士族不屑担任。

28、侯景之乱使世家大族遭受沉重打击。

29、承圣三年(554),西魏军攻占江陵,俘衣冠士族数万口,驱入长安为奴婢。

30、这是对南方门阀士族的一次沉重打击。

31、在陈朝,无论侨姓士族或江南士族,不仅政治上早已无所作为,社会声望和经济地位也都一落千丈。

32、士族简介: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

33、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氏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34、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

35、历史溯源:士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士”阶层,“士”阶层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分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36、原来可能指原始社会末期与氏族部落首领和显贵同族的武士,进入阶级社会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

37、因古代学在官府,只有士以上的贵胄子弟才有文化知识,故士又成了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之人的称呼。

38、春秋时代,各国之间征战不休,步卒作用增加,车战及武士的作用减小士的地位也出现了上升或下降的变化。

39、有些卿大夫为扩大影响,巩固地位,设法招徕士众以张声势,很多士便投靠到他们那里。

40、还有部分士为解决经济困难去为人办丧事,当赞礼,或经营工商业;也有人从事私人讲学,传授文化知识,从此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士。

41、他们游学各国,思想活跃,为中国古代学术领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进文化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42、战国时代,争霸和兼并战争更为剧烈,于是朝秦暮楚的游说之士应运而生。

43、他们穿梭于各国间,充当说客,纵横家便是其代表。

44、这时各国封君权贵的养士之风也很盛行。

标签:世族 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