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教育 >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的意思

教育3.02W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意思是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的意思

出处:《尚书·仲虺之诰》:“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原文:

石琚以年老衰病固辞,上曰:朕知卿年老,勉为朕留,俟一二年,朕将思之。上谓宰臣曰:朕为天子,未尝敢专行独断,每事遍问卿等,可行则行之,不可则止也。琚与平章政事唐括安礼奏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陛下行之,天下幸甚。居一年,复表致仕,乃许。

译文:

他石琚以年老多病为由坚决要辞去官职,皇上说:我了解你年龄大了,我仍然希望能为了我的缘故留职,等一二年,我会思考这个问题的。皇上对丞相说:我身为天子,从不敢独断专行,每件事情都要询问你们,你们认为可以做就做,不可以做就不做。石琚和平章政事唐括安礼上奏说:喜欢向人发问请教就显得宽宏大量,只采用自己的意见就显得气量狭小。陛下能这样做,是天下的大幸啊!过了一年,石琚又上奏辞去官职,皇上才答应了。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的意思

意思是:喜欢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会丰富,主观武断,不虚心向人求教,就办不成大事。

出处:《尚书·仲虺之诰》:“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译文:听说:“能够自己找到老师的人可以称王,说别人不如自己的人会灭亡。谦虚好问的人就会越来越丰富,自以为是的人就会越来越渺小。”

扩展资料:

《仲虺之诰》为《尚书·商书》名篇,解决了商汤最顶心的问题——政权的合法性问题。政权的合法性来源于合理的制度(大禹长久的事业)、来源于上天的意旨(天命)、来源于人民的支持(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而不是交接的手续。这也是我们认定商汤的造反是种革命的重要理由。

不少方国都起了反抗夏桀之心,其中以商汤的势力最大。时势造英雄,仲虺果断投奔了商汤,被知人善任的商汤拜为左相,和右相伊尹一起成为辅佐商汤灭夏的左膀右臂,先后灭掉韦国、顾国、昆吾国,在鸣条一战中歼灭了夏桀的主力,放逐夏桀于南巢,三千诸侯共拜商汤为天子。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是什么意思″?

1、“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的意思是喜欢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自以为是,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就不可能办成大

事。这是一句谚语,出处是《尚书·仲虺之诰》,可以用作劝诫他人虚心请教。

2、“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出自《尚书·仲虺之诰》:“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这句话的

意思是,予闻说:能够把圣贤之人当作老师的君主,就可以称王于天下。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的君主,最后都会失去天下,喜欢向别人请

教,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自以为是,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就不可能办成大事。

赏析与理解:

这句谚语的出处是《尚书·仲虺之诰》:“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这句话的意思是,予闻说:能够把圣贤之人当作老师的君主,就可以称王于天下。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的君主,最后都会失去天下,喜欢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自以为是,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就不可能办成大事。

仔细品味这句谚语的意思,其实跟“不耻下问”强调的意思是一样的,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学会去向他人请教,别人帮你解决了问题,你也学会了一个知识点,这明明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千万不要认为向别人提问是不好的行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只有善于问问题的人才是真正会学习的人。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是什么意思?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谚语,意思是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

好问:勤学多问,诚心向人请教问题。

自用:自以为是,不虚心向人求教。

《尚书·仲虺之诰》:“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相关词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

释义:天性聪敏的人大多不爱学习,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问为耻。因此谥法中将”勤学好问“谥为文,这大概就是人们的困难之处吧。孔圉能够谥为文,也就是因为这样而已。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谦虚好问的人就会越来越丰富,自以为是的人就会越来越渺小。

出处:《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选段:

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译文:

能够自己找到老师的人可以称王,说别人不如自己的人会灭亡。谦虚好问的人就会越来越丰富,自以为是的人就会越来越渺小。

扩展资料:

这一段话是仲虺告诉汤王一些行为规范,作为一个君王,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那是要从整个社会、全体人民出发的。只有“天下为公”,人民才会承认你的统治。

《尚书·商书·仲虺之诰》的原篇早已失传。部分佚文散见于《左传》、《墨子》、《荀子》、《吕氏春秋》等先秦古籍。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卷三十有辑录,可参。

今本《孔传古文尚书·仲虺之诰》系后人伪作。篇中先叙作诰缘起,次记诰词内容:成汤放桀于南巢,有所惭愧、顾虑。仲虺于是作诰开导,指出流放夏桀是奉行天命、民所拥戴的事,勉励成汤昭扬大德,永保天命。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是什么意思″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的意思是谦虚好问的人会越来越丰富,自以为是的人就会越来越渺小。

出处:《尚书·仲虺之诰》:“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覆昏暴。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译文:我听说:“能够自己找到老师的人可以称王,说别人不如自己的人会灭亡。谦虚好问的人就会越来越丰富,自以为是的人就会越来越渺小。”’呜呼!要谨慎结局,就要从开始做起。树立起社会行为规范,颠覆昏暴的君主。恭敬崇尚天的道路,才能永远保证天的规律。

扩展资料

《尚书·仲虺之诰》从三方面阐述了商汤革命的合理性:

一、讨伐夏桀是按照老天爷的意思干的,是为了拯救老百姓。

二、称赞商汤品德高尚,身受百姓爱戴,与夏桀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所谓的“应乎人”。

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大禹王创立的合理制度,而夏桀恰恰是破坏了他的祖上的制度。仲虺巧妙的“对事不对人”,给革命找到了第三个合理的理由。

他不厌其烦地解释商汤革命是为了“继承大禹长久的事业,尊循大禹的常法”,革命后只要德行日日革新,天下万国就会怀念,既然已经“革命”了,关健就是以后要怎么做,才能不失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