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教育 >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是什么意思?

教育2.73W

意思是:祯祥:吉兆。国家兴盛必定有某种征兆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成语发音:guó jiā jiāng xīng,bì yǒu zhēn xiáng

成语解释:祯祥:吉兆。国家兴盛必定有某种征兆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句:《三国志通俗演义·司马懿破公孙渊》:“‘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主公当避凶就吉;今若背反,必丧身矣。”



文言文必有祯祥

1.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国家兴盛必定有某种征兆。

1、读音:guó jiā jiāng xīng,bì yǒu zhēn xiáng

2、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3、释义:祯祥:吉兆。国家兴盛必定有某种征兆。

4、示例:‘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主公当避凶就吉;今若背反,必丧身矣。《三国志通俗演义·司马懿破公孙渊》

5、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6、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扩展资料:

1、近义词:国之存亡,匹夫有责

读音:guó zhī cún wáng,pǐ fū yǒu zé

释义: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平民都有责任

例句:国之存亡,匹夫有责,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2、反义词: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读音:guó jiā jiāng wáng,bì yǒu yāo niè

释义: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2. 富贵祯祥什么意思求解答

公子为人…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人读书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详细解释

1. 富裕而显贵。犹言有财有势。

《论语·颜渊》:“商 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唐 韩愈 《省试颜子不贰过论》:“不以富贵妨其道,不以隐约易其心。”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他不求显达,不求富贵,书并不是他的干禄的工具。”

2. 使富裕而显贵。

《管子·牧民》:“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汉书·窦婴传》:“梁人 高遂 乃说 婴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周书·文帝纪下》:“古之帝王所以外建诸侯内立百官者,非欲富贵其身而尊荣之,盖以天下至广,非一人所能独治,是以博访贤才,助己为治。”宋 苏轼 《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命不允诏》:“夫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朕非以是富贵卿也,其何以辞!”

3. 指有财有势之人。

《孟子·离娄下》:“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二引 宋 徐积 《爱爱歌序》:“ 爱爱 居京师,自以为未亡人也,慨然有必死之计。故虽富贵百计万方,卒不能动其心,以至於死。”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我是个富贵脾气丫头命!”

4. 指有钱有势的人家。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钱思公 生长富贵,而性俭约,闺门用度,为法甚谨。”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侄生长富贵,消耗先尽;奴子生长贫贱,消耗无多。”清 昭连 《啸亭续录·贵臣之训》:“其生长富贵,不知闾巷之艰难若此。可知‘何不食肉糜’之言,洵非虚也。”

5. 财物;财宝。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秀秀 提着一帕子金珠富贵,从左廊下出来,撞见 崔宁 。”《水浒传》第十四回:“那汉道:‘他是天下闻名的义士好汉,如今我有一套富贵与他说知,因此而来。’”《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回:“你如今有了这般势耀,不得此女貌,同享荣华,枉自有许多富贵。”

6. 宝贵,珍贵。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杨柳映,杏花遮,东风外,酒旗斜。四时中惟有春三月,光阴富贵,景物重叠。”

7. 犹富足,富有。

《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又况我王仓库不贫,国中富贵。”

祯祥zhēn xiáng

1. 吉祥的征兆。

《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孔颖达 疏:“祯祥,吉之萌兆。祥,善也。言国家之将兴,必有嘉庆善祥也。”汉 王充 《论衡·吉验》:“凡人禀贵命於天,必有吉验见於地。见於地,故有天命也。验见非一,或以人物,或以祯祥,或以光气。”《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夫神以知来,不追以往,祯祥先见,而后兴废从之。”《云笈七签》卷五:“先生忘情於身而慈於人,祯祥屡应。”

2. 吉祥,幸福。

汉 陆贾 《新语·道基》:“改之以灾变,告之以祯祥。”《后汉书·曹褒传》:“[圣人]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於皇天者也。”《西游记》第二六回:“人间数次降祯祥,世上几番消厄愿。”

3. 《中庸》文言文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

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 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

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其味无穷 。

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第一章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 其所不闻。 『3』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 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5』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右第一章,子思述所传之意,以立言。首明道之本原出於天,而不可易;其实体备 於己,而不可离。

次言存养省察之要。终言圣神功化之极。

盖欲学者於此,反求诸 身而自得之,以去未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杨氏所谓一篇之体「要是也。

」 其下十章盖子思引夫子之言,以终此章之义。 第二章 『1』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 『2』「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 第三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第四章 『1』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 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2』「人莫不饮食也。

鲜能知味也。」 第五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 第六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其斯以为舜乎!」 第七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左为扌右上为艹中为佳下为又]陷阱之 中,而莫之知辟也。

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第八章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 第九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第十章 『1』子路问强。

『2』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3』「寞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 『4』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 『5』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 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 第十一章 『1』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2』「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 『3』「君子依乎中庸。□[辶豚]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 第十二章 『1』君子之道,费而隐。 『2』夫妇之愚,可以与之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夫妇之不肖,可 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故君子 语大,天下莫能哉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3』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言其上下察也。 『4』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右第十二章,子思之言,盖以申明首章,「道不可离之意也。」其下八章,杂引孔 子之言以明之。

第十三章 『1』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 『2』「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

犹以为远。故 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 『3』「忠怒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

」 『4』「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 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 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馀,不感尽。

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 □[忄造]□[忄造]尔。

」 第十四章 『1』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2』素富贵,行乎富贵;数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 患难。

君子无八而不自得焉。 『3』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

则无怨上不怨天,下 不尤人。 『4』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辛。

『5』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 第十五章 『1』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2』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

」 『3』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第十六章 『1』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 『2』「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3』「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

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4』「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5』「夫微之显。

诚之不可□[左为扌右上为合下为廾],如此夫。」 第十七章 『1』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

宗庙飨之, 子孙保之。」 『2』「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 『3』「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 『4』「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保佑命之,自天申 之。』」 『5』「故大德者必受命。

」 第十八章 『1』子曰,。

4. 封神演义《文言文》

正文第一回 纣王女娲宫进香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 子天丑地人寅出,避除兽患有巢贤。

燧人取火免鲜食,伏羲画卦阴阳前, 神农治世尝百草,轩辕礼乐婚姻联。 少昊五帝民物阜,禹王治水洪波蠲, 承平享国至四百,桀王无道乾坤颠。

日纵喜荒酒色,成汤造毫洗腥, 放桀南巢拯暴虐,云霓如愿后苏全。 叁十一世传殷纣,商家脉络如断弦, 紊乱朝纲绝伦纪,杀妻诛子信谗言。

秽污宫闱宠妲己,虿盆炮烙忠贞冤, 鹿台聚敛苦万姓,愁声怨气应障天。 直谏剖心尽焚炙,孕妇刳剔朝涉歼, 崇信奸回弃朝政,屏逐师保性何偏。

郊社不修宗庙废,奇技淫巧尽心研, 昵此匪人乃罔畏,沉酗肆虐如鸢。 西伯朝商囚里,微子抱器走风湮, 皇天震怒降灾毒,若涉大海无边渊。

天下荒荒万民怨,子牙出世人中仙, 终日垂丝钓人主,飞熊入梦猎岐田。 共车载归辅朝政,叁分有二日相沿, 文考末集大勋殁,武王善述日乾乾。

孟津大会八百国,取彼凶残伐罪愆, 甲子昧爽会牧野,前徒倒戈反回旋。 若崩厥角齐稽首,血流漂杆脂如泉, 戒衣甫着天下定,更於成汤增光妍。

牧马华山示偃武,开我周家八百年, 大白旗悬独夫首,战亡将士幽魂潜。 天挺人贤号尚父,封神坛上列花笺, 大小英灵尊位次,商周演义古今传。

成汤,乃黄帝之后也,姓子氏。初帝喾次妃简狄,祈於高,有玄马之祥,遂生契。

契事唐虞为司徙,教民有功,封於商。传十叁世,生太乙,是为成汤。

闻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是个大贤。即时以币帛,叁遣使往聘之,而不敢用,进之於天子。

桀王无道,信谗逐贤,而不能用,复归之于汤。后桀王日事荒淫,杀直臣关龙逄,众庶莫敢直言:汤使人哭之,桀王怒,囚汤於夏台。

后汤得释而归国,出郊,见人张网四面而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罹吾网。”汤解其叁面,止置一面,更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不用命者,乃入吾网。”

汉南闻之曰:“汤德至矣!”归之者四十馀国。桀恶日暴,民不聊生,伊尹乃相汤伐桀,放桀於南巢。

诸侯大会,汤退而就诸侯之位;诸侯推汤为天子,於是汤始即位,都於亳。元年乙未,汤在位除桀虐政,顺民所喜,远近归之。

因桀无道,大早七年;成汤祈祷於桑林;天降大雨。又以庄山之金铸币,救民之命。

作乐大□,□者护也,言汤宽仁大德,能救护生命也。在位十叁年而崩,寿百岁。

享国六百四十年,传至商受而上。 成汤大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受辛 纣王,乃帝乙之叁子也。

帝乙生叁子:长日微子启、次日微子衍、叁日寿王。帝乙游於御园,领众文武玩赏牡丹,内飞云阁塌了一梁,寿王托梁换柱,力大无比;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等,上本立东宫,乃立李子寿王为太子。

后帝乙在位叁十年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随立寿王为天子,名曰纣王,都朝歌。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

中宫原配皇后姜氏、西宫妃黄氏、馨庆宫妃杨氏,叁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纣王坐享大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镇诸侯尽朝於商,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於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

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纣王七年春二月,忽然报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太师闻仲奉敕征北不题。

一日,纣王早朝登殿,设聚文武。但见: 瑞霭纷纭,金銮殿上坐君王;祥光缭绕,白玉阶前列文武。

沉檀喷金炉,则见那珠高卷;兰麝氤氲笼宝扇,且看他雉尾低同。 天子问当驾官:“有奏章出班,无事朝散。”

言未毕,只见右班中一人出班,俯伏金阶,高擎牙笏,山呼称臣:“臣商容待罪宰相,执掌朝纲,有事不敢不奏;明日乃叁月十五日,女娲娘娘圣诞之辰,请陛下驾临女娲宫降香!”王曰:“女娲有何功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商容奏曰:“女娲娘娘乃上帝神女,生有圣德;那时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乃采五色石之,以补青天;故有功於百姓,黎庶立祀以报之。

今朝歌祀此福神,则四时康泰,国祚绵长,夙调雨顺,灾害潜消。此福国庇民之正神,陛下当往行香!”王曰:“准卿奏章!”纣王还宫,旨意传出。

次日,天子乘辇,随带两班文武,往女娲宫进香。此一回,纣王不来还好;只因进香,惹得四海荒荒,生民失业。

正所谓:“漫江撤下钩和线,从此钓出是非来。”怎见得?有诗为证: “天子銮舆出凤城,旌旄瑞色映簪缨;龙光剑吐风云色,赤羽幢摇日月精。

堤柳晓分仙掌露,溪花光耀翠裘清;欲知巡幸瞻天表,万国衣冠拜圣明。” 驾出朝歌南门,家家焚香设案,户户结彩铺毡;叁千铁骑,八百御林,武成王黄飞虎保驾,满朝文武随行。

前至女娲宫,天子离辇上殿,香焚炉中,文武随班拜贺毕。纣王观看殿中华丽,怎见得? 殿前华丽,五彩金;金童对对执幢,玉女双双捧如意。

玉钩斜挂,半轮新月悬空;宝帐婆娑,万对彩鸾朝斗。碧落床边,俱是舞鹤翔鸾;沉香宝座,造就走龙飞凤。

飘。

祯祥的意思

祯祥意思是幸福;吉祥的徵兆。

拼音:zhēn xiáng。

注音:ㄓㄣㄒ一ㄤˊ。

结构:祯(左右结构)祥(左右结构)。

引证解释:

1、吉祥的征兆。

引《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孔颖达疏:“祯祥,吉之萌兆。祥,善也。言国家之将兴,必有嘉庆善祥也。”

汉王充《论衡·吉验》:“凡人禀贵命於天,必有吉验见於地。见於地,故有天命也。验见非一,或以人物,或以祯祥,或以光气。”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夫神以知来,不追以往,祯祥先见,而后兴废从之。”

《云笈七签》卷五:“先生忘情於身而慈於人,祯祥屡应。”

2、吉祥,幸福。

引汉陆贾《新语·道基》:“改之以灾变,告之以祯祥。”

《后汉书·曹褒传》:“﹝圣人﹞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於皇天者也。”

《西游记》第二六回:“人间数次降祯祥,世上几番消厄愿。”

国语词典:吉兆。

网络解释:祯祥,汉语词汇。

释义:

1、吉祥的征兆。

2、吉祥,幸福。祯:国家出现朱雀。祥:国家出现凤凰。

祯祥的近义词

祥瑞:祥瑞是指吉祥的征兆。祥瑞(xiáng ruì)又称“福瑞”,被儒学认为是表达天意的、对人有益的自然现象。如出现彩云,风调雨顺,禾生双穗,地出甘泉,奇禽异兽出现等等。

吉祥:好运之征兆,祥瑞,吉利;幸运等。

古籍《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成玄英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徵。”

《中庸》句解第十一

【原文】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

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这叫做人为的教育。真诚也就会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也就会做到真诚。(天性是真诚在前,明白道理在后,因为天道规律掌握了,便能具备通达一切的智慧。但是无法达到真诚,就只有从学习圣贤教育做起,这样也能达到真诚,但多数只是学到了世间的小智慧,不能通达天理的智慧)

【原文】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译文】

只有天下极尽真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帮助天地培育生命;能帮助天地培育生命,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这段话主要讲了极尽真诚的人,可以发挥他本性的良善,不用思虑,让心能处于中正状态,能够把他本性的良善发挥出来,就能把众生及万物的良善调柔,不动的本性发挥出来,就可以协助天地培育万物,就可以和天地共同主宰万物的生命运行)

【原文】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译文】

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致力于某一方面,致力于某一方面也能做到真诚。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他人,感动他人就会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化育万物。(圣人的真诚是与天地合德,其次是贤人的真诚,他虽然不比圣人,但是他们在百万善门里总有一种善心或善行能够表现出真诚,如果表现出来了就会让人关注,让人关注了便会广为流传,引起人们的感动,他人也会学习这种善行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驱向更真的善,这样就能使万物的心性得到改变,使他们更愿意做良善的事,所以这都是具备真诚品质的人才能做到的,让万物的良善本性得以化育)

【原文】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译文】

极尽真诚可以预知未来的事。国家将要兴旺,必然有吉祥的征兆;国家将要衰亡,必然有不祥的反常现象。呈现在耆草龟甲上,表现在手脚动作上。祸福将要来临时,是福可以预先知道,是祸也可以预先知道。所以极尽真诚就像神灵一样可以先知先觉。(所以说只有真诚到极点,才能与天地之道发生感应,祸福之事提前通过外物或身体便能感知到,有圣贤便会使家国安泰,但是吉凶之兆也是运数,只有做到最大的真诚便能所做所求皆应,便能与天地合成一心,普施至善,让万物回归本性,在中道发展)

【原文】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译文】

真诚是自我的完善,道是自我的引导。真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没有真诚就没有了事物。因此君子以真诚为可贵(真诚的意义在于自我修养的提升,真诚之道是引导自己修养身心的,真诚是一切事物的源头和归宿,万物从真诚而来,又会回归真诚,就是见到了本性的真善,所以失去真诚就没有万物的来源,君子都是以真诚相待的)。

        不过,真诚并不是自我完善就够了,而是还要完善事物。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真诚之道不但需要完善自己,更需要完善一切事物,所以说培养仁爱之心是完善自己,而使一切事物都变得有智慧,这就是在完善万物)。仁和智是出于本性的德行,是融合自身与外物的准则,所以任何时候施行都是适宜的。(真诚之道包括仁爱和智慧,它是本性已有的东西,所以不用添加自己的想法,用一颗毫不动摇的心,坚定的去开显自己和他人的真诚之门,这样做任何时候都是适宜的,但是基础是一定要悟解天地的达道,否则加入自己的偏见只会将自己和他人引入歧途)

中庸名言警句及翻译

1、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译:只有天下极端真诚的人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帮助天地培育生命;能帮助大地培育生命,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

2、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译:君子做人的道理,看来平淡却不会使人讨厌,看来简单平易却有文采,虽然温和却不失条理;见彼而知此,见外而知内,见微而知著,能明白这样的道理,就可以一起进入道德之门了。

3、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译:极端真诚可以预知未来的事。国家将要兴旺,必然有吉祥的征兆;国家将要衰亡,必然有不祥的反常现象。呈现在著草龟甲上,表现在手脚动作上。祸福将要来临时,是福可以预先知道,是祸也可以预先知道。所以极端真诚就像神灵一样微妙。

4、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于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译:真诚是自我的完善,道是自我的引导。真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没有真诚就没有了事物。因此君子以真诚为贵。不过,真诚并不是自我完善就够了,而是还要完善事物。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仁和智是出于本性的德行,是融合自身与外物的准则,所以任何时候施行都是适宜的。

5、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译: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6、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7、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译: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8、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这叫做人为的教育。真诚也就会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也就会做到真诚。

9、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尔! 译:说话时要顾虑到能不能做到,做事时也要顾虑到与自己所说的话,是不是一致,君子何不努力笃行实践,做到言行合一呢?

10、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1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千次。如果真能照这样子去做,虽然再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12、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谨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更是恐惧害怕。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处所,最微细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此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特别谨慎。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译: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

14、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译: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圣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来修正过与不及的差别现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这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

15、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译: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阶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

16、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译:孔子说:“寻找隐僻的歪歪道理,做些怪诞的事情来欺世盗名,后世也许会有人来记述他,为他立传,但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而我是绝不会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17、子日:“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译:孔子说:“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

18、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巯;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译:豫者预也,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

19、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译: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好比走远路,一定要从近处开始,好比登高处,一定要从低处开始。

20、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傣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21、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译: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22、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译:诚,是自然的道理,万事万物的本末终始都离不开它,没有诚,就没有万事万物了。所以,君子把诚看得特别宝贵,诚,并不仅仅是为了成就自己而已,而是要拿他来成就万事万物。

23、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译:君子只求内省时没有过失,无愧于心。君子之所以让人佩服,觉得赶不上,正是在这种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24、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译: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彼此不相违背。小的德行,好比河川分流,川流不息,大的德行,如敦厚化育,根深叶茂,无穷无尽。这就是天地之所以伟大的道理。

25、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译:孔子说:“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2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27、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译:天下所共同遵守的大道有五种,当其力行实践时则分为三种。我们说: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姊妹、朋友之间的关系,这五种就是天下人所共同遵守的伦常大道。而智能、仁爱、勇气这三种是人人所须具备的德行,当他实行时就是一个诚字。

28、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译: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致力于某一方面,致力于某一方面也能做到真诚。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他人,感动他人就会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能化育万物。

“至诚至道,可以前知”是什么意思?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释义】:达到至诚的境界,人就自然有前知了。(前知:可以预知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出处】:《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翻译】:达到至诚的境界,人就自然有前知了。国家将要兴盛,就一定会有吉祥的征兆出现;国家将要灭亡,就一定会有妖孽出现。可以通过蓍龟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四体表现出来。人的祸或者福将要发生的时候,好的情况,一定能够预先知道;坏的情况,也一定能够预先知道。所以说人能达到至诚的境界,就如同神明一样,可以神而明之,可以先知先觉。

【启示】:”至诚“是蓍龟占卜所得到结果的依据。只有至诚之人才能像神明一样先知先觉,所以坚持至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将兴 祯祥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