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历史 > 

题西林壁刻在哪里?

历史1.72W

题西林壁刻在哪里?的答案是:庐山的西林寺

题西林壁刻在哪里?

苏轼的题西林壁原本是刻在庐山西林寺,后面经过移动后,又到了庐山的东林寺,随着时间的推移,遗迹早已被毁,为了纪念当时,东林寺现有仿制刻在东林寺寺碑之上。元丰七年的时候,原本被贬至黄州任职的苏轼在这一年被改调至汝州就职。从黄州前往汝州途中苏轼途径九江,在此地暂作休息之余他与当地友人结伴前往庐山游玩。庐山因为风景秀丽自古以来便是一处备受人们喜爱的去处,而苏轼前去庐山游玩之后也被此处壮丽的风景所打动,故而创作出了《题西林壁》。这首诗之所以名为《题西林壁》,其原因在于它是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的。苏轼在庐山游玩过程中来到西林寺,他看到西林寺的一处墙壁上写有诸多诗作,于是他便也想效仿前人在此墙壁上题诗一首。因为刚刚的游览过庐山的壮丽山水,所以他便在此写下了自己对庐山的观后感。这观后感便就是诗作《题西林壁》,其中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是广为流传。其中前半句经常被用来形容识物不够全面,使用率是非常高的。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标签:壁刻 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