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的母亲作者是谁

历史1.62W

老舍。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我的母亲作者是谁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曰》、《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短篇小说集《月牙集》、《微神集》、《上任》,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及《老舍文集》(16卷)等。《我的母亲》是小说家老舍的作品。

《我的母亲》朴素无华、深情回忆的母亲的散文。 文章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孩子对母亲的感谢、怀念和赞赏。母爱很伟大!母亲是领导孩子了解世界的第一人。

母亲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人格形成有很深的影响。 老舍的妈妈有她独特的性格。 软中带硬。 而且,这种性格给老舍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老舍本人的生与死之中这种软而硬的性格密切相关。 老舍在文中说,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这不仅给读者看成为苦难中保持传统美德的伟大母亲形象,使读者了解中华民族品格的传承与延续。作者写的是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

她勤奋诚实,工作认真,她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害怕吃亏,她处理事情有软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孩子的感情内敛而加深。全文通过对母亲生活经历的记忆,塑造了母亲的形象,突出了母亲勤奋、善良、宽容、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等性格和伟大无私的母爱,以及母亲的人格力量对作者思想以及性格的深刻影响。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家庭中,她保持着爱清洁、照顾花草的良好气质。老舍爱花、爱清洁、守秩序的性格得益于母亲。

母亲热情好客。《我的母亲》是一部让人流泪的真挚作品。文章的语言简单、流畅、生动,简洁、含蓄、有意义,表达了对母亲的敬仰、追求和永恒的深情。

读完之后,我忍不住哭了。它没有普希金的波澜壮阔,也没有闻到很多特别的见解。有的,只是对母亲的真心。

我的母亲是谁写的。。。

一篇《我的母亲》的作者是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他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我的母亲作者是谁,原名叫什么,字什么

我的母亲有多个作者,以下为其中两个;《我的母亲》-作者老舍,散文;老舍,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节选: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

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

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我的母亲》-作者胡适,自传体散文胡适,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节选: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

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

《我的母亲》是谁写的?

楼主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我的母亲是 胡适 写的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他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我的母亲》作者是

作者是胡适。胡适,著名学者、诗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

安徽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著闻于世。

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学影响。曾求学于美国,师从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

他陆续发表一些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A.都德、莫泊桑、挪威H.J.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胡适信奉实用主义哲学。

“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原想20年不谈政治的态度。他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都属政治性刊物。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

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8年返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62年在台北病逝。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但未及写出定稿。

鲁迅 《我的母亲》 原文

<<我的母亲>> 作者(author):鲁迅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

可是,我也愿意升学。

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

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

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

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

标签:作者 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