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学前教育 >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

传统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伏天的长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别上。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时间不同,所以导致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中伏时间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有20天。于是就有了有些年份的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两种情况。

最热原因: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标签:三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