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教育 > 

南州冠冕是什么意思?

教育8.08K

意思是: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识出众的人。

南州冠冕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南州冠冕

成语发音:nán zhōu guān miǎn

成语解释: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识出众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才识出众的人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句: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南州冠冕,德操称庞统之迈众;三河领袖,崔浩羡裴骏之超群。”



南州冠冕什么意思 南州冠冕的解释

南州冠冕意思指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识出众的人。

南州冠冕,汉语成语,拼音是nánzhōuguānmiǎn,成语用法可作宾语、定语;指才识出众的人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三国时期,襄阳地区大名士庞德公的侄儿庞统很有才学。

庞德公介绍他去好友司马徽那里。

司马徽发现这个18岁的青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见解也相当独特,不落俗套,称赞他是南方士人中的第一人。庞统后来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

南州冠冕什么意思?南州冠冕典故出处介绍

南州冠冕算是个比较冷门的成语,意思是南方人才中最杰出的人。可能很难看到一个成语是专门用来夸赞某个地区的人的,所以渐渐人们使用这个成语的频率也变低了很多。不过今天还是为大家介绍一下南州冠冕的典故故事,背景是在三国时期。当时曹操南下,刘备想找孙权结盟,这段历史故事应该算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段了,一起来看看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程昱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主人公是曹操的谋士程昱。原文如下:

太祖征荆州,刘备奔吴。论者以为孙权必杀备,昱料之曰:“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权果多与备兵,以御太祖。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曹操征讨荆州,刘备兵败,投靠了江东的孙权。曹操手下不少文武认为孙权肯定会杀掉刘备,而程昱的看法却与众不同。他认为:“孙权执掌江东时间不长,并不为其他诸侯所忌惮。曹公天下无敌,刚刚夺下了荆州,威震江南。孙权虽然有谋略,但无法单独抵御曹公,而刘备则素有英名,关羽、张飞等人又非常骁勇善战。孙权一定会借助刘备的力量来抵御我们的进攻。因此,孙权不但不会杀掉刘备,还会与刘备组成联盟。不过,刘备在得到孙权的帮助并羽翼丰满之后,又会对孙权分裂,双方一定会出现相持不下的局面,孙权就算再想杀他也不可能了。”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程昱口中的“难解势分”,意为双方相持不下,难以决定胜负,势必处于分裂局面。这也是由程昱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时值曹操占领荆州之际,士气正盛。而刘备则在长坂坡遭遇惨败,不得不投靠孙权。曹操手下有部分文武认为,孙权不敢得罪强大的曹操,势必杀了刘备以示对曹操的效忠,而程昱则对这种看法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孙权不但不会杀了刘备,还会与之一起组成联盟对抗曹操。事实证明,程昱的这个预测非常准确。刘备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孙权答应与刘备组成联盟,共同对抗曹操,这才有了后来的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的故事。

此外,程昱还对孙刘联盟的结局做出了准确的判断。他认为一旦刘备实力得到扩充,必然与孙权产生矛盾,双方会走向分裂。这个推测后来也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由此也可以看出程昱这名谋士出色的分析、判断能力。

南州冠冕的故事和含义简短 南州冠冕的故事和含义简短内容

1、三国时,刘备的重要谋士庞统,是襄阳地区大名士庞德公的侄儿。他年轻时模样朴实迟钝,没有人看重他,但庞德公很了解他的才能。当时,荆州有个贤士,名叫司马征,善于识别人才,与庞德公是知交。庞统十八岁时,庞德公让他去拜访司马征。庞统来到司马征家时,他正在桑园里采桑叶,庞统就坐在桑树下与这位贤士交谈。两人从国家大事谈到诗书字画,越谈越投机,从白天一直谈到黑夜。司马征发现,他面前这位十八岁的青年竟然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见解也相当独特,不落俗套,不由大为惊异,便称赞他是南方士人中的第一人。由于司马征的称赞,庞统的声名日益显露。那时,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常去拜访庞德公。庞德公对他和庞统的才能同样赏识,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庞德公认为,这两位青年都是当世俊杰。

2、“南州冠冕”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赞誉才识卓绝的人。

标签:南州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