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历史 > 

人性本恶是谁的思想

历史2.26W

“人性本恶”是荀子提出的,性恶论是指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的意义都是值得人们去思考的。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荀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末年赵国人,我国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之一。

人性本恶是谁的思想

他15岁时到齐国稷下游学,齐襄王时,成为最有声望的稷下学者。他曾到过秦国和赵国,但是都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到了楚国,被楚相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令。春申君死后,他也被废置,此后一直居住在兰陵,从事著述和讲学。荀子是继孟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自己的著作《荀子》中。

荀子站在儒家学派的立场上,总结了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自己既尊崇礼义又提倡法制的观点,并主张人性本恶,应该通过学习使人接受礼仪教化。最可贵的是,他提出了天道有其内在规律性,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思想,同时,他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这些思想已经具备了唯物主义的因素。

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性恶论在名声上自然没有性善论那么入耳。其实,就如同性善论并不能使人自动行善一样,性恶论的含义也并非准许人随意作恶。

性恶之恶就其本义而言,是指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所本来具有的生存本能。是生物就要生存,就一定要求生。既然一定要求生,也就没有必要否定它,回避它。

荀子的做法只是没有回避它而已。从这一点来看,荀子直指人的本性,较之孟子的多方论辩更具有“因人情”的一面。孟子的学说是以性善论作为开端的,但是却以诋距杨墨作为结束。荀子背负性恶的恶名,但却具有更多的合理性。

性恶论并非一定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

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

标签:人性本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