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历史 > 

民本思想是谁提出的

历史2.77W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它发端于商周交替之时。古代民本思想经历了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再从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这样发展历程。民本思想是由孔子提出,孟子加以完善的。

民本思想是谁提出的

民本思想立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政治理论,也是历代王朝政治正当性得以证立的基础性观念。本文由一种相对宽泛的立场入手,追溯民本思想之源、流、变及近代转型,在力图展现其历史面貌的同时,也探索其现代意义。

民本思想是中华文化思想的结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我国的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以丰富的内涵,在我国历代治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民本思想的价值和局限,才能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肯定了“民”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民本思想产生于夏商仰尊天命,“事鬼敬神”“率民以事神”观念的转变过程中。《左传》引虢国史官史嚚的话:“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种“重人轻神”的思想充分肯定了人在自然和社会生产中的价值。

“民为邦本”是民本思想的核心,民被看作是国家政治之本,“民”的地位和作用也被提高到维系国家安危的高度。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权。为保持社会政治清明和正常运转,统治者要把民众的意愿、利益作为决策的根本出发点。

在古代,民本思想在统治机制的调节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民本思想要求统治者勤政爱民,“使民以时”;为官者要节用爱人,体察百姓疾苦。在民本思想影响下,统治者重民恤民裕民,推行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维护政治体制的秩序。

比如历史上的盛世,有许多共同特征。一般而言,盛世都是大乱之后,王朝新一代统治者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适时修正前朝治国理政思路,顺应民心,推行利民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最终实现盛世的目标。由此可见,民本思想是实现盛世的重要理论基础。

当然,传统的民本思想也有历史局限性。比如缺乏制度的保障。传统民本思想的推行多是依赖统治者个人的道德品行,由明君贤臣、清官廉吏来倡导和推行这些民本政策,缺乏应有的制度和法律的保障。

再比如,民本思想服务于统治君主的立场。传统民本思想产生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尚书》中的“民为邦本”是为了“邦宁”,孟子的“民贵君轻”也是为了“保民而王”。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本思想往往被当作统治的工具,统治者的“重民”实为治民之术。

民本思想主张“民为邦本”“立君为民”,但民居于社会下层,又被称为庶民、黎民、草民,处于与君相对的被统治地位,凌驾于民众之上的统治者充其量是赐民恩惠,“君为政本”“君为民主”才是最终目的。这使得民本思想在推行的过程中,实际由民本变成了君本,民众只能在求取温饱的底线愿景中苦苦挣扎,终究无法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