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学前教育 > 

秋晚的江上主要写了什么

秋晚的江上主要写了鸟儿、斜阳、芦苇等景象,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傍晚,鸟儿归巢,似乎飞倦了,飞进夕阳的红色背景里,远远看去,就好像太阳落在鸟背上一样。夕阳不仅斜照着归飞的鸟,还照着晚江以及芦苇;鸟儿翻飞,渐渐飞离出太阳的背景。远远看着,就仿佛太阳从鸟儿的背上滑落下来。

秋晚的江上主要写了什么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的作品,写于1923年,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该诗属于诗人刘大白即兴的抒发。全诗如下: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都呈示出泰戈尔与日本俳句的风格。归鸟与斜阳在空间上相距遥远,诗人却将其融汇于鸟儿在通红的残阳里寻觅归巢的大平面中。

作者简介:刘大白,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这首诗描写了归巢的鸟儿、斜阳、 江、芦苇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奇异瑰丽、令人心醉向往的秋江黄昏图。

原文: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作者:近代诗人刘大白

扩展资料: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

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作者用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动静结合、声色俱备的美丽图景,这优美的景色浸透着诗人的瞬间感受,流露出诗人由悲哀转为欣喜的情绪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秋晚的江上

秋晚的江上这一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

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扩展资料:

整首诗富于旧诗词的情调,寥寥数笔,即勾画出一幅静中见动、声色俱备的美丽图景,同时又有诗人自己的风格,就像最末两句,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

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都呈示出泰戈尔与日本俳句的风格。刘大白注重于情与景在自然的描写过程中的契合。这便是旧诗里所谓的诗画结合、情景交融了。

秋晚的江上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秋晚的江上》主要讲了鸟儿、斜阳、芦苇等景象。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原文:

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创作背景:

20世纪20年代,写作新诗的诗人受旧诗词的影响很大,所以那个时候的新诗都有很浓重的旧诗词风格。除了是用白话来抒写之外,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往往和旧诗词没有多大差别。这是当时诗歌的一大特色。刘大白也正是如此,他虽想试着去写纯粹的白话诗,但这首诗在格律上还些许遵循古典诗歌原来的要求,所以还是可以看出来其受旧诗词影响的痕迹。《秋晚的江上》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

《秋晚的江上》写的是什么?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绘了江水、鸟儿、斜阳、芦荟这些景象,勾勒出一幅秋天日暮时分的江景图。全诗的视点自上而下,从傍晚的天空落到芦苇丛中,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江边秋景的赞美之情,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秋晚的江上》的全诗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秋晚的江上》的赏析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及其对江边秋景的赞美之情。全诗描绘了一幅日暮秋景图。日暮时分,倦鸟归巢,残阳斜照,映红了江边的芦苇。全诗情景交融,视点从日暮的天空落到江边的芦苇丛,构成了秋天黄昏时分的美丽江景。诗歌的末尾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了,使全诗增添了情趣与生气。

秋晚的江上主要内容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鸟、斜阳、江面、芦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

1《秋晚的江上》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2作品赏析

《秋晚的江上》是一首典型的微型散文诗,通过描写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江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之情。

傍晚,鸟儿归巢,似乎飞倦了,飞进夕阳的红色背景里,远远看去,就好像太阳落在鸟背上一样。夕阳不仅斜照着归飞的鸟,还照着晚江以及芦苇;鸟儿翻飞,渐渐飞离出太阳的背景。远远看着,就仿佛太阳从鸟儿的背上滑落下来。

“鸟儿倦了,驮着斜阳”采用了想象的手法,“双翅一翻斜阳掉江”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而“妆”“红颜”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芦苇拟人化,富有情趣。

碧彻秋空,倦鸟归巢,驮着斜阳,凌江飞渡,小诗第一节创造的意象,就气势非凡、诱人瞩目,叫人生出这样的遐思:那鸟儿,尽管飞倦了,但在归巢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尽力“驮着斜阳回去”呢?是不忍将太阳孤单地留在夜色中吗?是渴望与太阳日夜相守,不肯有须臾的离别吗?是害怕漆黑的夜色,向往永远与光明为伴吗?那么通过这些遐思,作品的第一节,已可谓一首独立完美的小诗了。

诗人并没有就此收笔,而是意绪荡开,继而写道:鸟儿“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不禁叫人浮想联翩:驮着太阳归巢的鸟儿,似乎生出悔意,忽又意识到:太阳,是“江”的太阳,是“芦苇”的太阳,是宇宙万物的太阳,而不应是自己的太阳。

看那“头白的芦苇”,不正是因为斜阳的照射,返老还童,满面红颜了吗?鸟儿俯首回顾的时候,想必也一定会为自己的及时悔悟而自得。

结论:这首《秋晚的江上》满是情趣和童真,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敏悦的艺术感受和高超的艺术手法,确实是佳作。

标签:秋晚 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