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学前教育 > 

均匀水流导致的水位变化来显示时间是什么的基本原理

利用均匀水流导致的水位变化来显示时间是漏刻计时的基本原理。

漏刻计时的介绍:

漏刻,古代计时器。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早期多为泄水型漏刻,水从漏壶孔流出,漏壶中的浮箭随水面下降,浮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受水型漏刻的浮箭在受水壶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为了得到均匀水流可置多级受水壶。

漏刻的简介:

漏刻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不仅古代中国用,而且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古国都使用过。漏刻的发明年代已不可考,据史书记载,西周时就已经出现了漏刻。漏刻由漏壶和标尺两部分构成。漏壶用于泄水或盛水,前者称泄水型漏壶,后者称受水型漏壶。标尺用于标记时刻,使用时置于壶中,随壶内水位变化而上下运动。

最早的漏刻也称箭漏。使用时,首先在漏壶中插入一根刻有时刻的标竿,称为箭。箭下以一只箭舟相托,浮于水面。当水流出或流入壶中时,箭杆相应下沉或上升,以壶口处箭上的刻度指示时刻。

漏刻是一种典型的等时计时装置,计时的准确度取决于水流的均匀程度。早期漏刻大多使用单只漏壶,滴水速度受到壶中液位高度的影响,液位高,滴水速度较快,液位低,滴水速度较慢。为解决这一问题,古人进一步创制出多级漏刻装置。所谓多级漏刻,即使用多只漏壶,上下依次串联成为一组,每只漏壶都依次向其下一只漏壶中滴水。这样一来,对最下端的受水壶来说,其上方的一只泄水壶因为有同样速率的来水补充,壶内液位基本保持恒定,其自身的滴水速度也就能保持均匀。

中国古代还出现过一些与漏刻结构原理类似的计时工具,如以称量水重来计量时间的称漏和以沙代水的沙漏等。但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应用最广的计时装置还是漏刻。

均匀水流导致的水位变化来显示时间是什么的基本原理

利用均匀水流导致的水位变化来显示时间是什么的基本原理?

利用均匀水流导致的水位变化来显示时间是漏刻计时的基本原理。

漏刻是一种独立的计时系统,只借助水的运动。后来古人发现漏壶内的水多时,流水较快,水少时流水就慢,显然会影响计量时间的精度。

于是在漏壶上再加一只漏壶,水从下面漏壶流出去的同时,上面漏壶的水即源源不断地补充给下面的漏壶,使下面漏壶内的水均匀地流人箭壶,从而取得比较精确的时刻。

历史记录

漏刻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已出土的最古漏刻为西汉遗物,共3件,在河北满城、内蒙古伊克昭盟和陕西兴平发现。

比较完整的传世漏刻有两件,均为受水型。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是元代延祐三年(1316)造的;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是清代制造的。

均匀水流导致的水位变化来显示时间是什么的基本原理?

均匀水流导致的水位变化来显示时间是漏刻计时的基本原理。漏刻是一种独立的计时系统,只借助水的运动,在漏壶上再加一只漏壶,水从下面漏壶流出去的同时,上面漏壶的水即源源不断地补充给下面的漏壶,使下面漏壶内的水均匀地流人箭壶,从而取得比较精确的时刻。

古代漏壶的工作原理

将壶盛满水,利用水均衡滴漏的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它通常由铜制成,其制作历史远可追溯到我国的夏商时期。《周礼夏官》有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凡军事县悬壶以序聚柝,皆以水火守之。

水守是在壶旁备水,要不间歇地适时往壶里添加,火守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夜间用火照明来观察箭上的刻度,由这条记载可知,在周朝已经有了漏壶。

据有关史料记载,公元5世纪的北魏道士李兰制造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秤漏,秤漏的构造是一杆吊着的秤,受水壶挂在秤钩上,以受水壶里受水的重量计量时间。

在某一条件下,每个滴落水珠的大小及其形成的时间相等,水从高度不等的几个容器里依次滴下来,最后滴到最底层的有浮标的容器里,根据浮标上的刻度也就是根据最底层容器里的水位来读取时间。

利用均匀水流导致的水位变化来显示时间是多少?

利用均匀水流导致的水位变化来显示时间是漏刻计时的基本原理。漏刻是一种典型的等时计时装置,计时的准确度取决于水流的均匀程度。早期漏刻大多使用单只漏壶,滴水速度受到壶中液位高度的影响,液位高,滴水速度较快,液位低,滴水速度较慢。为解决这一问题,古人进一步创制出多级漏刻装置。

均匀水流的含义

均匀流是指在恒定流中,若流线为相互平行的直线,该流动称为均匀流,流速值是常数,流线顺直且平行的流场是最简单的平面流,如直径不变的直线管道中的水流、断面形状和尺寸及边界条件沿程不变的通风巷道的风流,均属于均匀流。如果总流中的流线均为平行直线,则称为均匀流,反之为非均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