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馆

位置:首页 > 学前教育 > 

独坐敬亭山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独坐敬亭山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1、《独坐敬亭山》的创作背景是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政途失意后浪迹江湖中的某一年。

2、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平。

3、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因此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

4、原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翻译: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7、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8、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9、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

10、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

11、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12、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

13、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

14、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

15、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

16、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17、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